超赞景点>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旅游景点

南方长城

南方长城景点照片

南方长城旅游景点介绍

湘西自治州内景点

  南方长城(South-Great Wall)又称为苗疆边墙,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始筑边墙70里,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上起王会营、下至镇溪修建边墙300多里,天启三年(1622年)镇溪至喜鹊营添筑土墙60余里。苗疆边墙全长达430余里。

  嘉庆二年(1797年)重修镇竿镇边墙190里。1936年,苗疆掀起“革屯运动”,湖南省政府“废屯升科”,结束了在湘西140多年的“苗防屯政”制度。边墙体系被废弃。长城被北方地区归回所管。

  南方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这段长城是明清王朝对南方苗族镇抚的产物,涵溶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现象,构架了那个时代治国方法的精神实质,是研究明清两代对边远少数民族征服统治鲜活的历史史料。

  2021年12月26日,湘西苗疆边墙保护申遗暨湘西自治州非遗传承工作推进会议在吉首召开。

中国南方长城特点介绍

  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府城垣全长3公里,高5米,宽2.8米,沿北侧砌成垛口,共有间隔一致的英垛口76个,每个垛口0.7米见方,上有2米宽可作行人道用。

  城墙中段有方形炮台一个,炮台西南50米为城垣最高点。

  海拔688米处有士兵守宿指挥堡一间,东西长9米,南北宽3米,占地27平方米。基石全为长条细凿青石垒砌,每边中部均有长方形台阶进入堡内。

  城墙全系正方青石细凿砌筑,凝结材料为糯米石灰砂浆。经过600多年风雨侵蚀,露出部分的石面全部呈青黑色,与城垣周围石质各异。

  据专家考证,砌筑城垣所用石料,全从山下采集,凿成料石,然后一块一块运上山,整个工程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南方长城历史沿革

  南方长城又称苗疆边墙。它是明王朝和清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对南方苗族镇压的产物。

  为了持续统治,持续镇压,想出了这筑墙屯兵,分割统治的毒计。

  把湘西苗疆南北隔离起来。这是一条由汛堡、碉楼、屯卡、哨台、炮台、关门、关厢组成的关卡,以此孤立和征服苗族。

  南方长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2年)长城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吉首的喜鹊营,全长三百八十二里,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

  约3000年前,苗族的先民就活动在长江中游的“荆楚”之地,唐宋以后逐渐从洞庭湖溯沅江西上,到达湘西和黔东这个历史上称之为“五溪”的地区,因以腊尔山为中心,故又称“腊尔山苗”。

  他们与汉人毗邻而居,苗人多生活在深山野林,汉人居住在沿河和河水流过的平原。

  民间流传的歌谣:“官占城,汉占坪,苗家撵在半天云。”苗人的不断西迁和汉族的不断西进是同时进行的。而湘西凤凰一带成了苗汉文化的交界和拉锯地带。

  在这一地区,渐渐形成了“生苗”区和“熟苗”区,“生苗”即未受“教化”的苗人,田地不在赋税之内,人丁不在徭役之中;“熟苗”即被强制接受汉化,加入民籍,有国家户口的苗族。

中国南方长城规模

  南长城共有1300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用的由汛堡、碉楼、屯卡、哨台、炮台、关门,仅凤凰县境内就有800多座。当时的驻兵一般约4000-5000人,最多时曾增到7000人左右。

  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当地的地名也因此而大都以炮台、哨、卡、堡、碉、关、营来命名,如:亭子关、乌巢关、阿拉关、靖边关等。

  根据凤凰县委宣传部干部杨志勇的回忆,他小时候的廖家桥镇就有边墙,并有东、西、南三个城门。

  在修建房屋、水库和渠道时就地取材,到20世纪80年代时已经拆毁得差不多了。

  其他地方的保护状况也是如此,因此南长城大多是残缺的。

  苗疆边墙尚保存有作为整个军事防御体系指挥中心(总兵衙门)的城池(凤凰古城)1座,作为分指挥中心的古城址(乾州古城、吉卫古城)2座,古城堡10座,屯堡130座、碉卡47座,哨台311座、关门座、营盘寨4座,土石边墙残段85处,共计13185米。

  南方长城

  汛堡,又名城堡,10座,多设于重要关口,军事要塞,起着联系各屯堡,策应军事指挥的重要职能。

  城内一般设衙门、火药局等机构。驻都司、把总、外委等官职。

  以黄丝桥为例:黄丝桥古城堡位于镇竿城西南25公里处,地处湘黔边境,是湘黔通道的咽喉。清康熙年间移镇竿总兵驻五寨司后,古城称凤凰营,民国二年始称黄丝桥古城。

  屯堡130座,是指专为兵丁驻扎而修筑的城堡。屯堡也称屯卡,比汛堡小些。屯堡修建在重要山头和关口的高地,形体依山而异,有圆形、椁形、方形和不规则形,规模也因其功能不同而异,但传递信息的功能是一致的。堡寨四周垒砌石墙,设寨门2-4个,寨内主街分设2进、3进不等,石墙上修建连体的土、石结构建筑,大大增高了外围防御的高度,其中3层乃至4层封闭式的“保家楼”按需设置,个别还设置炮台,整个古堡寨就似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如林寨,当地百姓介绍就是古代储粮的堡寨,寨东门一口古井的碑文就记载:“……我林寨八仙井,明万历年间所创修……”。由此可见该古堡寨的修筑年代和当时内部设施的作用,以及与其坚固的程度才得以保存至今。

  哨卡311座,就地开取青色石灰岩叠砌,形制依山势而异,多呈圆形,开一门或两门,面积一般在300—5000平方米之间,依其规模驻守军民20—70户。它们均位于重要关口,必设炮台。

  四周墙体设望眼或枪眼,其功能除传递信息外,主要是阻截外敌,策应包抄、增援的作用。

  碉堡770座,是专门用于防守和进攻。按照修筑的标准,一般分为上、中、下三层。墙身用块石砌成。哨台是专门用来巡逻和瞭望的岗楼。

  每座分为上下两层。苗区共设立哨台105座,凤凰境内就有85座。

  炮台是安放大型火炮的炮楼。例如竿子坪与乾州交界地就有一炮台、二炮台、三炮台,其外圈用青石垒砌,内中用粘土夯筑。

  哨所311座,是巡逻瞭望之所,其视野开阔,多建于关墙附近的高台地上。

  关门39座,是用以严守边墙界限的设施,择其险要地段,沿山历涧而建。在凤凰境内有名的关门有亭子关、安静关、铜锣关、报木关、靖边关、岩门关等。

  关厢,一般指设在城市内的主要街口要道。在城外,一些来往交通要道又没有隘口可守,就设立一些小型关门,故称关厢。关厢同样有门和楼房。凤凰城内就有6座。

  营盘寨4座,即舒家塘、林寨、八斗丘、拉毫营盘。始建于明代,古寨结构封闭,内部古建筑保存较好。

  2000年4月22日,罗哲文教授最终确定这里就是南方长城,引起国内外的震动。

南方长城其他介绍

  南方长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2年)。

  南方长城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吉首的喜鹊营,全长三百八十二里,被称为“苗疆万里墙”,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其中大部分在凤凰古城境内贯穿而过,大致经过新凤凰营、阿拉营、古双营、得胜营、镇溪营、振武营。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沿途建有800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用的哨台、炮台、碉卡、关门,当时沿线一般驻有4000-5000人的军队,最多时曾增到7000人左右。明朝,湘黔边境的苗人被划为生苗和熟苗,生苗是不服从朝庭政府管辖的少数民族,他们因不堪忍受政府的苛捐杂税与民族欺压,经常揭竿而起。为了安定边境地区,镇压-,明朝廷拨出4万两白银,在生苗与熟苗之间修筑起了长城。清朝统治者后来也对苗疆长城作了部分增补修建。也许由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实力不如北方少数民族强大,苗疆长城也就没有修筑得像北方长城那样雄伟壮大,所用石块只有北方长城的1/10到1/6大小。

  明清以来,苗疆长城上的石块不断地被当地人拆去建房、垒坎。今天我们只能看到时断时续的城墙和一些保存完好的城堡。苗疆长城是中国长城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存在任何争议,景点应和北方长城一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南方长城”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南方长城”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