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阴古建筑群旅游景点介绍
棠阴古建筑群,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棠阴镇宜水河畔, 距离宜黄县城14千米。
棠阴古建筑群为赣派建筑风格。 建筑类型多样,有祠堂、官邸、店面、门楼、牌坊、砖塔、廊桥、路亭、民居近100处。棠阴古建筑群既保存了明清盛时的建筑风格,又体现了棠阴镇当地的历史经济文化水平和建造者的审美情趣。被中国国内建筑学者誉为“明清建筑史的缩影”,是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南方地区古代砖木结构建筑的实物资料。
2019年10月,棠阴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棠阴古建筑群历史沿革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吴氏迁居至此,种植甘棠而得名。之后,又陆续有罗姓、符姓、黄姓等人口迁入,棠阴逐渐变成了一个集镇。
明宣德五年(1430年),宜黄知县谭政为吴余庆恩赐荣归祭祖兴建牌楼承恩坊竖立街口以示彰显。
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年),吴氏后裔经商夏布发迹后,在中街兴建大宗祠八府君祠。
明崇祯元年(1628年),万寿塔始建,清初建成。
民国时期,江西省在棠阴设有江西省麻织学校,师生多时达五百余人,为江南各地的纺织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棠阴古建筑群历史文化
棠阴曾是古代赣东文化发源地之一,民风淳朴,尊师重教,“捡漏趁晴天,读书趁少年”,百姓“乐读书而好文辞”,故书院林立,贤能辈出。唐天佑年间(904年—919年)官办的“湖山书院”和“山湾书院”就设在杨坊村附近。北宋大文豪王安石的启蒙恩师杜子野先生常在此地著书立说。大戏剧家汤显祖的惊世之作《临川四梦》,也是在棠阴初演而闻名后世。此外,棠阴还留存有第四次反围剿时红军活动的大量遗迹,如朱德和林彪的作战指挥所及红军大学遗址、红军战士书写的革命标语等。
棠阴古镇文化活动有正月十五的承恩花灯会。棠阴花灯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每年正月初一至元宵,棠阴民众都会制扎出承恩、冠棠、带桥等17路造型各异的花灯,在锣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竞相媲美,热闹非凡。
棠阴古建筑群建筑特点
棠阴古建筑群建筑类型多样,有祠堂、官邸、店面、门楼、牌坊、砖塔、廊桥、路亭、民居近100处,尤以八府君祠、迎恩塔、承恩坊、冠佳厅、官帽厅民居为代表。
棠阴古建筑群多为梁式木构架,梁式木构架是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之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屋瓜柱和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前后天井,格局严谨而富于变化,善于结合自然环境组成和谐巧趣的建筑空间,建筑雕饰题材广泛,技艺高超,造型优美,在风火山墙、檐椽、斗供、梁坊、雀替、柱头、柱础、门眉隔扇、窗檑各处,无不考究形制,巧着雕饰,图案纹样繁复巧妙,人物戏文、鱼虫花鸟、山水楼台生动精美,构图别致,刀法精湛,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等多种形式。
棠阴古建筑群既保存了明清盛时的建筑风格,又体现了棠阴镇当地的历史经济文化水平和建造者的审美情趣。
棠阴古建筑群其他介绍
棠阴镇是江西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商镇之一,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吴氏迁居至此,种植甘棠而得名,至今已有970多年的历史。棠阴古建筑群建筑类型多样,有祠堂、官邸、店面、门楼、牌坊、砖塔、廊桥、路亭、民居近100处,尤以八府君祠、迎恩塔、承恩坊、罗家大院、官帽厅民居为杰出代表。古建筑群既保存了明清盛时的建筑风格,又体现了棠阴镇当地的历史经济文化水平和建造者的审美情趣。被国内建筑学者誉为“明清建筑史的缩影”,是研究我国古代、尤其是南方地区古代砖木结构建筑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2019年10月7日,棠阴古建筑群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棠阴镇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棠阴古建筑群”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