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仙洞旅游景点介绍
抚州仙洞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城西郊,有一座傲视群山、兀地而起的仙岩山,紫色山体横耸东西,远看宛如长虹卧坡,近观好似蛟龙腾飞。在美丽的仙岩山西端,有一个由丹霞地貌所形成的神奇山洞,洞口宽约6米,外高3米,内高20多米,洞深40多米。洞内有一个冬暖夏凉的百米大厅,能容纳上千人。
抚州仙洞仙洞简介
仙洞又名仙岩,位于凤冈镇黄陂桥村附近.系一石山腰有穿洞,游人可进入,内为开阔地。洞穴面积约定40平方米,内有巨石似床、似桌、似棋盘,称“仙人床”、“仙人桌”、“棋盘石”。四周幽静,树竹葱郁。岩内有读书堂,相传宁代政治家王安石曾在此读书。宋嘉泰四年(1204年)县令吴绍刻“读书堂”3字,至今犹存。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此游览,并在《徐霞客游记》中有如下记载:“岩高峙若列锦屏,上穹下逼,其西垂忽透壁门。穿石而入,则众山内,若另一世界。而是岩甚薄,不特南面壁,而北面穹复,更奇其穿透之隙,正如度之天岩,亦景之最奇者也。”明代的建有南、北二庙,后废。
抚州仙洞民间传说
相传,八仙之首的铁拐李曾在此与吕洞宾对弈打赌。正在棋局难分胜负之际,铁拐李一不小心弹指打出了一个大窟洞,顿时凉风徐徐灌入,消解酷暑闷热之苦。而岩山碎石将桌上的棋子打得杂乱无章,解决了铁拐李败局之围,达到一箭双雕之效,故千百年来当地百姓习惯把此处称为“仙洞”。仙洞寺历来佛香缭绕,曾有海盐腔、弋阳腔、宜黄腔等戏班在此演绎
据清同治《宜黄县志》载:北宋年间(1034年前后),王安石才13岁,自临川肩挑竹制书箱,慕名来到仙洞寺向宜黄饱学隐儒杜子野(又称梦周先生)拜学。在仙岩山东端北侧的石窟中,王安石接受了先生“自立、自治”的教育主张,常与先生“赏奇析疑”。有一次,他读书通宵达旦,直到旭日临窗,桌上依然一灯如豆。这天,王安石竟把值日煮饭之事忘得一干二净。当先生前来查问时,王安石才从书中醒悟过来,急忙跑到山下村里去借火。当他取火回洞后,先生又气又笑地说:“你怎么会去舍近求远,难道桌上读书灯不能点火?”并罚他以“误炊”为题,赋五绝诗一首。王安石应声吟哦:“苦读天已晓,日高竟忘饥。早知灯是火,饭熟几多时。”这个动人的故事流传了近千年,而王安石当年面壁苦读的这个石窟,从北宋至今一直被人们称为王安石“读书堂”。在石窟内壁上,还可看到“读书堂”三个颜体大字,为南宋右谏议大夫李郗石刻遗迹。读书堂旁边还有当年留下的洗墨池.
抚州仙洞其他介绍
抚州仙洞在宜黄县城西郊,有一座傲视群山、兀地而起的仙岩山,紫色山体横耸东西,远看宛如长虹卧坡,近观好似蛟龙腾飞。在美丽的仙岩山西端,有一个由丹霞地貌所形成的神奇山洞,洞口宽约6米,外高3米,内高20多米,洞深40多米。洞内有一个冬暖夏凉的百米大厅,能容纳上千人。相传,八仙之首的铁拐李曾在此与吕洞宾对弈打赌。正在棋局难分胜负之际,铁拐李一不小心弹指打出了一个大窟洞,顿时凉风徐徐灌入,消解酷暑闷热之苦。而岩山碎石将桌上的棋子打得杂乱无章,解决了铁拐李败局之围,达到一箭双雕之效,故千百年来当地百姓习惯把此处称为“仙洞”。仙洞寺历来佛香缭绕,曾有海盐腔、弋阳腔、宜黄腔等戏班在此演绎
仙洞又名仙岩,位于凤冈镇黄陂桥村附近.系一石山腰有穿洞,游人可进入,内为开阔地。洞穴面积约定40平方米,内有巨石似床、似桌、似棋盘,称“仙人床”、“仙人桌”、“棋盘石”。四周幽静,树竹葱郁。岩内有读书堂,相传宋代政治家王安石曾在此读书。宋嘉泰四年(1204年)县令吴绍刻“读书堂”3字,至今犹存。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此游览,并在《徐霞客游记》中有如下记载:“岩高峙若列锦屏,上穹下逼,其西垂忽透壁门。穿石而入,则众山内,若另一世界。而是岩甚薄,不特南面壁,而北面穹复,更奇其穿透之隙,正如度之天岩,亦景之最奇者也。”明代的建有南、北二庙,后废。
景点地址:江西抚州宜黄县抚州市宜黄县凤冈镇黄陂桥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抚州仙洞”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