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巩寺旅游景点介绍
石巩寺,正名石?寺。始于南北朝时,义泉和尚云游于此,开山结庐,巩下修道。至唐时,有马祖道一禅师自建阳佛迹岭至宜黄石?,结庵纳徒,领众熏修。后有徒石巩慧藏,秉师法脉,住持道场。禅宗著名之“慧藏逐鹿”、“石巩张弓三平受箭”公案,即源于此。为中国禅宗重要的祖师道场。
石?寺,得名于兀立数十仞,让人叹为观止的丹霞大石?,周围有天然形成的十八座造型奇特的丹霞山峰,有狮山、象山、钟山、鼓山、牛山等,惟妙惟肖,素有“十八罗汉朝石?”之称;更有溪泉碧绿,清波回旋。宋仁宗赐名石?为“江西第一名山”,是一片雄奇瑰丽,静谧清幽的秘境。
钟天地精气,凝日月奥蕴。昔人谓之曰洞天福地,非有奇缘清福者,未易登涉。唐肃宗敕寺名“石巩义泉禅院”,宋仁宗赐“石?义泉古寺”、“马祖第一道场” 、“江西第一名山”。盛时住僧七百余人,元时数度兴废,明、清时多有修缮,及至近代,几度坎坷,然僧云水守寺,未令断绝。
石巩寺寺庙历史
清石?寺志序:昔人谓洞天福地,非有奇缘清福者,未易登涉。况复阐扬转述,使祖窟宗风和盘托出,自非声光交摄,贯金石动古今者亦复谁能知之。
南北朝时期(420-581年)
义泉和尚云游至石?,遂结庐修舍,日耕夜禅,是为石?寺开山祖师。
唐开元-天宝年间(740-750年)
马祖道一禅师,始自建阳佛迹岩,迁至宜黄石?,结庵?下,大摆法席(清同治十年版宜黄县志)
唐天宝年间(742-750年)
抚州石?慧藏禅师。本以弋猎为务。恶见沙门。因逐群鹿从马祖庵前过。祖乃逆之。藏问。和尚见鹿过否。祖曰。汝是何人。曰猎者。祖曰。汝解射否。曰射射。祖曰。汝一箭射几个。曰一箭射一个。祖曰。汝不解射。曰和尚解射否。祖曰。解射。曰和尚一箭射几个。祖曰。一箭射一群。曰彼此是命。何用射他一群。祖曰。汝既知如是。何不自射。曰若教某甲自射。即无下手处。祖曰。遮汉旷劫无明。烦恼今日顿息。藏当时毁弃弓箭。自以刀截发投祖出家。
一日在厨中作务次。祖问曰。作什么曰。牧牛。祖曰。作么生牧。曰一回入草去便把鼻孔拽来。祖曰。子真牧牛。师便休。
唐天宝年间(750-756年)
西堂智藏十三岁(750年),赴石?投马祖。(唐-大觉禅师重建大宝光塔碑铭)
石?慧藏禅师问西堂智藏禅师。汝还解捉得虚空么。西堂云。捉得。师云。作么生捉。堂以手撮虚空。师云。作么生恁么捉虚空。堂却问。师兄作么生捉。师把西堂鼻孔拽。西堂作忍痛声。云。大杀拽人鼻孔直得脱去。师云。直须恁么捉虚空始得。
唐至德-上元年间(756-761年)
慧藏禅师住山(石?)弘化,领徒四百,住山三十年,常以弓箭接机。时大旱,禅师于岩下掘土得泉,可救旱蠲屙,唐肃宗朝,敕封义泉禅院。(清同治十年宜黄县志)
唐元和年间(806-820年)
三平义中禅师投石?。漳州三平义忠禅师福州人也。姓杨氏。初参石?。石?常张弓架箭以待学徒。师诣法席。?曰。看箭。师乃拨开胸云。此是杀人箭。活人箭又作么生。?乃扣弓弦三下。师便作礼。?云。三十年一张弓两只箭。只谢得半个圣人。遂拗折弓箭。以传法要。
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
县衙卖寺基俱予民居,时有石?戒明禅师,住持石?义泉禅院,因缘际会,愈仁宗皇太后疾,仁宗御赐“江西第一名山”匾额。
宋元祐二年(1087年)
僧释至痒自贵池杖锡云游至此,于石?东北滴油岩下搭茅而居,全心修持,道行精纯,慕名而来者众。时有邹极丧父守孝,至石?寺,与师相见接语,审师有道,佛法祖心,融而不二,因惜古道场之湮没,有心振之。时有一危亭于?下,名潺湲亭。
宋元祐七年(1092年)
居寺院古基之民众,愿出其地而迁其居。
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
施主邹极联合善信施财重购寺院古基。而后,邹极等主持重建石?寺,先造僧寮以安众,涂氏诸仁分造法堂、厨库;其它乐施之士,各随所占。盖云会堂,移就正殿,立三门,起二阁,越三岁乃就。自此禅院名声日增,十方衲子慕名而至,盛时多达七百馀人。时朝廷敕赐“石?义泉古寺”、“马祖第一道场”之额。
宋末元时(1127-1368年)
宋辽(金)、宋元连年战乱,石?寺多次毁于兵祸,寺院渐趋湮败。
明嘉靖-万历年间(1543-1577年)
明代抗倭名将谭纶(襄敏)“初得此寺,欲废为基,感奇梦而止,嗣后,为僧赎而复兴焉”,题“太极岩”,后镌刻于石?下?岩壁。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
释智鄯执掌法席,率众四处募缘,重创殿宇及藏经阁、法堂,并建有义云庵、义泉庵、会源庵、松筠庵等别院静所。时有僧尼四百馀,山地三百亩。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
释兰城住持石?寺,率众募缘重修殿宇,并于石?北侧建普同塔,上层书:“万派归元”,旁侧有释道一、慧藏、戒明等遗墨碑刻多方;中层化身窟;下层为塔,其石柱联曰:“一梦不回,千秋永别”,“一堵铿空诸色相,千秋灯发大光明”,“千秋?石有月长明,午夜灵钟无风自扣”。
明崇祯九年(1636年)
徐霞客游历江右,十一月二十日,夜宿石?寺。二十一日,登太极岩,遍访石?寺周群山,并记之,见录于《徐霞客游记》
明崇祯-康熙年间(1660-1663年)
过化海岸老人、过化晦山戒显禅师。“突有兰城老人捉破虚空,以竹杖量世尊顶,遂从设髪处建梵刹讫,乃有海岸老拔草寻蛇、晦山公呵佛骂祖。”(清-石?志略题辞)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
信众梅和羮、欧阳复旦重修石?志略,临川李来泰为之作序。
清康熙年间(1676-1710年)
抚州郡守张公伯琮书“石?”二字,大丈馀,刻崖上。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
石?寺定川师铸报钟一口入定本寺禅堂永远供佛祈保合寺兴旺。乾隆四十年三月立。
清嘉庆-咸丰年间(1796-1845年)
艺人徐春复修石?志。佚失。
清咸丰三年(1853年)
晚清名臣、近代上书禁毒第一人黄爵滋归葬石?寺侧。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
释圆法为捐任住持,期间盗卖寺产竟空。
清光绪-宣统年间(1906-1910年)
近代著名佛学居士欧阳竟无居寺疗养半年。
幼时,欧阳竟无便常随母至石?寺礼佛,欧阳竟无干爸、干妈、姐姐均种过石?寺佃田、管理过寺院板栗林。三十六岁时,欧阳竟无母丧,遂回乡为母守孝,一朝病重,居石?寺半年,后移住九峰山寺。
中华民国初年(1912-1921年)
祖庭仅存释原灯一人奉守香火。
民国十年(1921年)
时寺大雄宝殿仍存,但墙歪屋漏。释清规、释海良、释会仙等于甯都至石?寺,宿石?岩洞,卖柴度日。
民国十四年(1925年)
释清规等至南城深山寺受具足戒后,投宜黄桃花山寺拜禅师明海为师。
民国十八年(1929年)
释清规、释如意重回石?寺,并发愿重振祖庭。此后四处奔波,广募外缘。
民国十九年(1930年)
重修祖庭,建成内太极岩,石?寺二殿连体之三层寺宇,重塑诸尊圣像一百二十馀尊,其时,寺住僧十八人,庙产中有水田七十三亩,耕牛八头,年可收稻谷四万馀斤。寺僧修持如法,香火鼎盛,十方朝礼者众。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
国民党孙连仲部为围剿红军修筑碉堡,拆毁寺内殿宇僧寮四十馀间。
1949-1964年
石?寺一直有僧人住持。宜黄县志载,1964年时,释清规任住持,寺住僧尼十三人,有水田七十馀亩,旱田两亩,年可收粮数万斤。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殿宇被毁,寺僧遭逐,寺院被改建成公社中学。
1973年
石?寺归还僧众,文化大革命后,释清规重回寺庙住持。
1981年
释清规当选为宜黄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1984年
公社中学迁出。释清规领僧众进行殿宇恢复。
1985年
得信众助缘,寺院殿堂重修毕,并恢复正常佛事活动。时住僧尼十二人,耕种水田二十九亩,年收稻谷万馀斤。
1995年
农历五月中,释清规圆寂,立墓塔于石?侧。
1995年-2014年
宜黄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托管石?寺。十九年来,出家人云水往来挂单,住寺僧宝未有断绝。
石巩寺寺庙景观
石?寺位于江西省宜黄县西南二十里处的石?岩下,寺周有丹霞地貌二千余亩,始建于南北朝,所谓石巩,就是天然石拱,如虹桥架空,若神龙盘踞,俨然一大奇观。《徐霞客游记》谓其“东西横跨,若飞梁半天,较贵溪石桥,高与大俱倍之。”巩石分三叠,巩洞坐北朝南,跨径40余米,东壁高约15米,有窟,冬暖夏凉,可以依居,西壁直下山脚,高30多米,岭下有溪,清流如镜,四周群山环绕,峭壁兀立,古木幽苍,祥云霭瑞。
石巩寺其他介绍
石䂬寺位于江西省宜黄县西南二十里处的石䂬岩下,寺周有丹霞地貌二千余亩,始建于南北朝,所谓石巩,就是天然石拱,如虹桥架空,若神龙盘踞,俨然一大奇观。
《徐霞客游记》谓其“东西横跨,若飞梁半天,较贵溪石桥,高与大俱倍之。”巩石分三叠,巩洞坐北朝南,跨径40余米,东壁高约15米,有窟,冬暖夏凉,可以依居,西壁直下山脚,高30多米,岭下有溪,清流如镜,四周群山环绕,峭壁兀立,古木幽苍,祥云霭瑞。
石巩寺始建于唐代肃宗年间(公元760年),佛教禅宗僧马祖道一结寺巩下,首建马祖第一道场。“石巩”即“石拱”,如桥横空,巩石裂为三叠,是丹霞地貌的最典型代表,状如太极图,跨经40余米,巩之四周有十八石峰,各具神态,世有“古八罗汉拱如来”之说。
景点位置
江西省宜黄县二都乡二都村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石巩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