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旅游景点

东龙村

东龙村景点照片

东龙村旅游景点介绍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田埠乡下辖村

  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是一座人文和谐、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它是清初文学家、“易堂九子”之一的李腾蛟的家乡。在这座距宁都县城50公里的古村里,现居住有400余户人家。当年的李氏家族在村西边“百间大屋”内居住。

  据有关史学专家考证,东龙村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967),原名东屯,为了对应东边龙山,便把东屯改为东龙,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村中古木参天,绿树成阴,处在一个海拔在500至900米、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的山间盆地里。盆地中阡陌纵横,清溪环流,景如诗画,祠堂民宅、小巷幽径错落有致,令人流连忘返。

  东龙村全盛时期,有大大小小百座祠堂,经过风雨侵蚀,现存48座,另有书院、义仓各2座,古塔1座,庙宇3座,凉亭5座,石桥、寨堡各4座,隘口4处,店铺和民居建筑共140多间,均保留着赣南客家的传统建筑风格。

  2013年8月,东龙村入选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2013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 2017年11月,东龙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东龙村经济概况

  村内传统经济,过去以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为主.但由于该村位于宁都通往石城,乃至福建的主干道上,且村民以往在外地的田产比较多,口粮大多可由外地佃农解决,故村内土地多用以栽种白莲(因其产品口感好,过去曾用于上贡,故又称"贡莲"),泽泻(中药),糯米,烟叶,大蒜等经济作物,每种经济作物的年产量都在1-2万斤以上.故民国以前,当地有一百多人长年在外从事各种商业活动.他们中,有的大批量从当地贩运白莲去福建建宁,贩烟叶,糯米到福建长汀(有时,一批货要雇用挑户一百多人)出售,回来时,再把食圤,海产品贩到周围乡,镇出售;有的则从樟树或宁都县城把棉布贩运到各个乡,镇出售.资本大一些的,还在宁都县城,福建长汀,河田,江西上饶乃至淅江,湖南各地开设过商号,从事批,零业务.除此之外,由于东龙人读书风气比较浓厚,村民文化素质普遍较高,故手工业及知识型产业在当地也有较好的发展,木匠,篾匠,铁匠,泥水匠,豆腐师傅(当地人称东龙人的手艺特别好,产品特别受欢迎),鱼苖养殖师傅,教师,风水师,道士(武当派),斋公,斋婆,凡属传统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材,这里一应俱.其中尤以烧油豆腐及养殖鮟鱼苖技术历史悠久,影响最广(养殖鮟鱼苖的技术,过去都采用父传子承的办法.而在该技术未被本县钓峰人学走之前,闽,粤,湘,赣4省中,能够从事这项繁殖的,只有东龙一家).每到鮟鱼苖成熟的季节,来自福建,广东及周围县,乡的贩运者都云集于此,人数最多时可达一,二百人.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商业条件,所以,最迟到乾隆中期,东龙村就形成了一个专供本村人及外来客商进行商业交流活动的集市.该集市每天清早开市,早餐后便收市,故称为"早早市".传说开市之初,集上曾有10多家店铺,分别经营杂货(百货与副食品),酒饭,豆腐制品,鱼,肉等商品.这个集市历经数百年之久,一直延续下来.尽管如今的集市规模已大不如前,但每天清早,这里依然有猪肉,豆腐,蔬菜等供应,还有几家整天营业的百货,副食品,农资店.据集市上的人报告,其猪肉销量,平时1头猪,农忙2头猪,节日可达到7-8头猪.这在其它山区村落是很少见的.

东龙村历史人文

  东龙因古而名动赣鄱。东龙村原名东屯,因其“东南有一脉群山,蜿蜒起伏,形如卧龙”,故改名为东龙,是宁都海拔最高的古村落,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村中保留下来的明清建筑160多栋。

  东龙,是我国清代初年著名文学家,"宁都易堂九子"之一的李腾蛟先生的故乡.它位于江西宁都县东南,与石城县交界的一个海拔约500米左右的山间盆地上,东距宁都县城约70公里(便道35公里),西距石城县城约20公里.其东,北,西,南四面分别与石城小松镇的迳里,罗溪与宁都田埠乡的马头,杉涧,王沙相邻.尽管历史上这里一直归属宁都县管辖,但由于该村位置靠近石城,"隶宁而远,距石为近,其先代田丘,亩垅,姻嫁,仕宦,半在石城."故村民与石城过从甚密,以致于明清时期,大量的读书人都到石城参加科考,人称"宁都的仔,石城的郎".

  东龙村

  整个东龙行政村占地约10平方公里,有耕地2703亩,下辖13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中,有布头,店下,高排,排下,中村,上大屋,下大屋,背寮,西排,塅上,南坑等11个自然村座落在东龙盆地上,从而组成一个相对集中的村落.而樟木,小斜垅则散落在村西南广袤的丘陵山地上.2002年统计,全村共有居民约400户,2000余人.

  相传东龙在唐,宋以前便已经建村,当时居住在村里的主要有曾,刘二姓,其聚居地在距今东龙村委会所在地中村西南约1华里的南坑.宋乾德5年(967),一位来自石城半迳的李姓村民在狩猎时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便举家迁徙,来到村东北的布头开基谋生,他就是现今东龙村民一致认同的开基始祖翊俊公.从此,曾,刘,李三姓人便相互依赖,共同撕守着宁都东南边陲上的这片山林绿地,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但这种日子没过多久,据说有一天,村里突然来了个风水先生,发现东龙村的山川形势特别好,便有意识地在村里住了下来.他先投靠到刘家,刘家认为他游手好闲,整天不是游山玩水,就是与人聊天,一付不务正业的样子,所以,对他非常冷淡.于是,他又到了曾家,曾家也认为他好吃懒做,对他不冷不热,漠不关心.最后,他住进了李家,李家人看他虽不善农耕,但成天不是上山察地,就是在家看书,不象是个没出息的浪荡子弟,便供其为上宾,热情款待.这一过,就是三年.有一天,风水先生突然前来辞行.临行前,他把主人的儿子带到村边一个叫"倒插金钗"的地方,对他说,你的父亲不久就要仙逝,仙逝后如果能葬到这里,日后李家必将大发.接着,风水先生又把他带到其他几处分别命名为"凤形","飞鹅形","美人照镜"……的地方,告之可留给后人作"福地"(即墓地),这就是如今东龙李氏津津乐道的所谓"十八尊天子地".同时还留下忏言:"罾(曾)要破,留(刘)也留不住,鲤(李)多满江游,留眼罾(曾)子把水口."说来也怪,从此,李姓人便真的开始发达起来,很快就"人丁繁衍到数十,财富积累到上万".而曾,刘两姓则无论是人丁,还是财富上都渐渐衰落了下去,最迟到清代中期(即19世纪上半叶),除了水口边留下了一,二房户曾姓人之外,东龙便成了李姓人的一统天下.

  在东龙村2000多人中,李姓占了98.5%.尽管这些人都声称来自同一个开基祖,但却分成了两个不同的支系,两支人各有各的祠堂,各修各的谱,各祭各的祖先,各扫各的坟墓,以往,除了每年会共同举办庙会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来往.其中一支,因宗祠做在龙脉的上方,人称"上祠李氏",其在村人口,约占全村李氏总人数的2.5%.另一支因宗祠建在龙脉的下方,人称"下祠李氏",其在村人口,约占全村李氏总人数的97.5%.

  除了李氏之外,村里还住了5户约30名的陈姓人.据该氏《十修族谱》(1941)记载,这些人的祖籍在广昌县东源村,后迁入宁都东韶,清乾隆年间,基祖通贞公再从东韶移居此地.当地传说,他是由下祠李氏第25世祖勖公在抚州东乡任儒学训导,解职路过东韶时带来的.原因是他们会吹喇叭与表演木偶戏,可以为李姓人祭祖及举办庙会提供有偿服务,所以李姓人让他们在东龙村长期定居下来,视若姻亲(因东龙李氏祖上曾与外村陈姓人有过多次联姻).由于这种职业通常只在家族内流传,他们中,每代至少有2-3人乃以吹喇叭,表演木偶戏为生.

东龙村村落布局

  中国古代村落的最大特点就是依据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天道质人事","以人事观天道"的思维模式,并结合自身的地理条件,力求在村落的选址,村落的空间布局及每座单体建筑的造型设计上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统一,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出村落的灵魂与个性.东龙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个案.

  民间传说,东龙李氏的开基祖之所以选中这里作为自己的开基地,是受了猎狗的启示,而猎狗所代表的又是神的意志,这似乎便已反映出了天道与人道的统一.然而,真正能反映出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的,还是这里的山川形势以及适于人们居住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清康熙12年(1673),至圣裔孙,翰林院学士加一级孔敏英在为上祠李氏二修族谱所写的《序》中,便对这里的环境作了很精确的评价,称其为"架上金盆""真桃源洞欤".文中写道:"王子毅,特拔士也,时有朱,李,王,卜之学.双江虽多才,而四子之名特蓍.""余顾谓王子曰,子谓□阳风高,曾登(东)龙拜舅氏里居否其风俗形胜细细为予言之.王子曰,舅舅家风俗以厚生正德,教稼明伦为竟竟彰明,轨物沐秀于里,豆笾庠(序),鼓吹休明,播音于风琴雅管,彬彬礼乐遗风,不让三代焉.其形胜则四面皆山,高峰顶上中开大塅,豁然平旷,良田美池,阡陌交通,步履所至,湛然如大明镜.肖之曰,架上金盆,诚似也.两涧清流,一隘疆分,文峰东秀,御屏西时,金星仙桥,玉堑天马,龙峡高耸,崔巍嵯峨,阁建凌峭,桥巩文昌,屋舍俨然参差者,万瓦康庄.衢辟曲径者,四路贞松挺翠,绵亘数里.桃,梅,梧,柳,绿竹间成一荫,如虬如龙,似画似图.鸡犬桑麻,都非恒境,宏信宿者屡矣.每当旋归,流连不忍去之.予听之,不禁击节曰,桃源洞欤,仁厚里也.人生诸务可已,惟山水友朋,不可当面错过.何日得至东龙而坐李君春风中也."清初著名文学家李腾蛟也在《水庄》一诗中表达出对家乡东龙一片山村自然景色的眷恋。

东龙村其他介绍

  东龙村坐落在宁(都)、石(城)交界的一片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间盆地上,四周青山环抱,清溪环流。据考,东龙村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967),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该村最大的特点是其“以人为本”的村落布局及“天人合一”的传统建筑理念。自建村伊始,李氏先祖们便依据周围环境的特点,在诸多山岭中选择了来路最长、山势最为雄伟的东龙岭、南桥岭作为该村的两大龙脉。其中一处,依照龙脉走势,高低错落地建成连片屋场,屋场中开掘出上百口大小不一的池塘,穿插其中。同时还从南、北两面的高山上引出两条清溪,弯弯曲曲地从村边流过,形成“山环水绕”之势,从而把整个村落融会在一片青山绿水之中。另一处就是宗祠。与宗祠相对应的是村中最大的神庙:玉皇宫。

  东龙村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但现存一大批古代建筑和景观,形成了自己的“十景”文化;它用一方山水养育了无数俊杰,仅明清两代就出过科举人才400多名;它文化底蕴深厚且传承完整,历史悠久的客家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异常活跃……被专家称为“江南第一宗祠村”。

  在客家人最早聚居发展的宁都、石城两县交界处,有一块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间盆地,盆地四周青山环抱,清溪环绕着一座千年古村——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

  唐代,这里叫东屯。客家先民从宁都东面去福建,东屯隘口是捷径。北宋乾德初年,在石城半迳定居的李翊俊来东龙打猎,看中了这块青山福地,举家迁至此地定居。因其“东南有一脉群山,蜿蜒起伏,形如卧龙”,改名东龙。

  用时参考:3小时

  交通:自驾

  门票:无

  开放时间:全天

  景点位置:江西赣州宁都县东龙村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东龙村”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东龙村”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