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誗墓旅游景点介绍
孙誗墓位于江西宁都县城南2公里马家坑。始建于唐末,明、清时期多次维修。最近的一次重修是在八十年代后期。墓前为面阔6米、高3米的仿石牌坊。墓呈圆形,径2.8米,顶有高在封土堆。墓左侧碑刻《重修唐故东平侯孙誗墓记》,右侧碑刻苏东坡的《东平侯像赞》。
孙誗为唐朝人,原居汴州陈留(今河南开封县),僖宗中和三年(883)选为百年,以武功封东平侯。因带兵下江南与黄巢起义军作战,转战虔州虔化(今宁都县)而定居此地。后子孙繁衍广布,为赣、闽、粤三省孙氏始祖,孙中山系孙利的二十五世孙。孙利墓始建于唐末,明、清曾多次维修。1986年11月,孙中山先生诞生120周年之时进行过重修,重立墓碑、墓铭,扩大了墓地规模,墓前辟有平台,筑有数个登阶,立了牌坊式陵墓之门,显得壮观而肃穆。
孙誗墓历史记载
孙誗陵园,位于城南马家坑山腰。唐末建。孙誗居汴州陈留(今河南开封),为中原世族。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孙誗以才武选为百将,率官军追剿黄巢起义军南下于赣闽粤之间,中和四年敕封为东平侯后,遂定居虔化(今宁都)。后子孙繁衍广布赣闽粤等地。其第三个孙子伯房的后裔自福建省长汀县河田村迁至广东县紫金县,辗转增城县,最后定居在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孙中山系孙誗二十五世孙。据县志和族谱记载,孙誗墓始建于唐朝末年,明、清年间曾多次修葺。1986年11月,孙中山诞生120周年之时重修,扩大墓地成陵园,重立墓碑、墓铭,墓前辟有平台,筑有台阶并立牌坊式陵墓之门,十分壮观。
陵园坐落在半山腰上,整座陵园面南偏东,视野开阔;背后群山高耸,松林茂盛;前方山峦起伏,河流蜿蜒,颇具虎踞龙盘之势。那象征孙中山诞辰120周年纪念的120级花岗岩台阶一直向上排列至墓园。台阶的两侧,是郁郁葱葱的柏树,昂然挺立。上得台陵,跨入高高矗立的汉白玉牌坊,便是墓地。这座陵园,是按唐代墓园设计修复的,外呈圆形垛状,正中碑石高2.7米、宽1.1米,上面镌刻着原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武赐予手书的“唐敕封东平侯孙誗墓”9个大字,墓左侧立有《重修唐故东平侯孙誗墓志》碑,右侧立有宋代苏东坡《唐东平侯孙誗公像赞》诗碑,上面还刻有按照孙氏族谱描摹的孙誗先祖画像,整座陵园四周松柏林立,花木丛生,藤蔓飘垂,锦屏翠帘。
孙誗墓其他介绍
孙中山先祖东平侯孙誗墓,位于宁都县城南2公里马家坑。孙誗为唐朝人,原居汴州陈留(今河南开封县),僖宗中和三年(883)选为百年,以武功封东平侯。因带兵下江南与黄巢起义军作战,转战虔州虔化(今宁都县)而定居此地。后子孙繁衍广布,为赣、闽、粤三省孙氏始祖,孙中山系孙利的二十五世孙。孙利墓始建于唐末,明、清曾多次维修。1986年11月,孙中山先生诞生120周年之时进行过重修,重立墓碑、墓铭,扩大了墓地规模,墓前辟有平台,筑有数个登阶,立了牌坊式陵墓之门,显得壮观而肃穆。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孙誗墓”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