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台旅游景点介绍
古地名,齐国最早都城,姜子牙被封齐,都营丘。现已不可考,历来有临淄营丘、昌乐营丘(原马宋镇)寿光县广陵小营(江阴侯吴良驻军之地)等之争。
营丘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在齐鲁境内属
古老地区之一,6000年以前,先民即在此地繁衍生息,“以石为兵,时播五谷,淳化鸟兽”。唐杜佑《通典》载:“黄帝方制天下,立为万国。颛顼之所建,帝喾之所授,创建十二州。少昊时(公元前2670年)爽鸠氏已居营丘。虞夏时,有季萴;汤时,有逢伯陵;周以封太公为营丘。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克商,建立西周王朝,成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大封宗亲勋戚。《史记·周本纪》:“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子营丘曰齐”。
营丘是齐国首城,姜太公首封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河西、营丘、黎家等村尚有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存和原始宫殿遗迹。现古城村外有齐国故都遗址,当年城廓至今依稀可见,碑碣尤存。
崇山石祖林,建筑古老,翠柏苍然,是后世领略太公遗风,体味古都风采的最佳去处。牛山,古营丘地标之一。牛山现存的九曲沟、五道口、神仙炕、皇陵岗为营丘四景,是古代已开发的旅游胜地。崇山是远古东夷时代的祭台遗址,石祖林是巨石崇拜时期的遗物,也是远古东夷父系氏族社会进入盛期、男性生殖崇拜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实属罕见。古代孝贤楷模王裒,一生忠孝之事迹,在当地周边地区及全国各地广泛流传,王裒闻雷泣墓事迹被列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古老的营丘大地,人文历史淳厚,拥有《马宋饼的制作技艺》、《姜太公与营丘》、《孝子王裒的传说》等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有国家大型水库白浪河水库和国家中型水库马宋水库,潍坊市的母亲河白浪河横穿镇境,环境优雅,水资源丰富。
据史书记载,“黄帝记方制天下,立为万国。”颛顼之所建,帝喾之所授,创建九州。少昊时爽鸠氏居营丘。《太平寰宇记》载:“昌乐东南五十里营丘,本夏邑,商以前故国。当少吴时,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则(li);汤时有逄伯陵,周以封太公于营丘。”
周武王封辅佐自己灭商有功的姜太公于齐,建都于此。即史书所记:“周,齐太公吕望,侯爵,炎帝苗裔……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曰姜,谓之吕侯。商末,太公起渔钓,为周文武师,号师商父,佐武王以平殷乱,封于齐,都营丘。”然,当时东有莱国袭扰,近有纪国威胁,营丘地不安定,而姜太公精心治齐“通商工业,便渔盐之利”(《史记》语),使齐很快昌盛,富强起事,修建了当时颇具规模的营丘城。城类燕京制度,分内外两城。城垣呈方形,东西1000米,南北1200米,周长约4.5公里,现存部分残墙,基宽30米,墙高6米,为夹板夯筑而成。遗存还有汉隐士逄萌墓碑、窦公渠碑及大量汉砖等。
姜太公治齐,又经二世丁公,三世乙公,四世癸公,五世哀公。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王朝烹哀公,立其弟,称胡公,胡公迁都薄姑。周历王十九年(公元前860年)齐哀公的舅父(名山)率营丘人袭薄姑,杀胡公,自立后国君,称献公,把国都迁至临淄。
宋朝建隆三年(962年)始置昌乐县,取昌盛安乐之意而得名。
桓公台其他介绍
位于今齐都镇西关北,齐故城小城内北部偏西,西距小城墙约300米。俗称“梳妆台”“点将台”,东、北面150米之外有河沟(排水道)围绕。夯土基呈长方形,现高14米,南北长86米,东西宽70米。在桓公台周围曾多次出土铺地花纹方砖、脊砖以及着有树木双兽纹、树木卷云纹的瓦当。在距桓公台约1000米处,现存有6000平方米的夯土建筑台基,后人俗称“金銮殿”。1972年,省考古研究所就曾于桓公台东北约200米处,发掘清理了一处汉代宫殿建筑遗址。
1981年,市、区政府拨款对桓公台进行了维修,于台前立石质标志碑一座,由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书“桓公台建筑遗址”,并阴刻说明`文字,文谓:“此台秦汉时称环台;魏晋时人称‘营丘’。唐长庆年间,建齐桓公和管子庙于其上,故名‘桓公台’”。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桓公台”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