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上海市>徐汇区旅游景点

国际礼拜堂

国际礼拜堂景点照片

国际礼拜堂旅游景点介绍

中国上海市徐汇区境内教堂

  国际礼拜堂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53号的一座闻名中外的基督教堂,建成于1925年。整幢建筑呈“L”形,近代哥德式的砖木结构。国际礼拜堂曾以优美的圣乐而蜚声沪上。礼拜堂的一大特点是这是不分教派、国家的基督教礼拜堂。

国际礼拜堂简介

  国际礼拜堂主体建筑样式为德国的仿哥特式教堂建筑,尾顶呈木屋架,红砖结构,大门朝北,两边尖拱长廊,窗框为弧拱形,礼堂可容纳700余人。礼拜堂占地733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72平方米,为红砖结构,堂高16米,江裕记营造厂承建,平面为L形。教堂与左面一幢三层楼房相连。大堂屋面两坡陡峭,铺盖石板瓦。内为3廊型巴雪利卡式,侧廊2层。大堂正中为祭台,两侧为二层廊式楼厅。1931年建造了三层侧楼小礼堂、牧师住房、办公室、活动室,后又置管风琴和建造400平方米交谊厅(今衡山路网球场)。各处走道均为磨石子地坪,堂内设备齐全,有暖气,全部造价约为3.3万美元。堂两侧设尖拱长廊,大堂的左侧有大片空地,现在是一片草坪,环境十分幽雅。

  “文革”期间,教堂停止宗教活动。1980年圣诞节正式复堂,恢复了礼拜。现在,教堂除了主日崇拜以外,平日还有祷告会、查经班、读经班、老年之家、唱诗班、妇女会、青年聚会等团契活动,主日上午还有主日学。每月一次晚间音乐崇拜。每逢圣诞节、复活节都举行盛大的音乐崇拜。牧师们为信徒举行感恩、结婚、追思等礼拜,并到信徒家探访,为老年信徒送圣餐。为了照顾不方便来堂礼拜的老年信徒,教堂还在僻远地区设有三个聚会点。教堂还有三百余名义工在唱诗班、圣侍组、医务组、联络组、外事组参与教会服事。

  位于上海市衡山路53号,1924年由上海的外侨,主要是美国侨民集资兴建,于1925年落成,占地7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2平方米,是近代哥德式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堂内有1400个座位,为各国、各教派的基督徒共同礼拜的场所。最初参加礼拜的均为外籍教徒,后中国上层人士中的教徒也陆续参加。近年来修缮一新,环境幽雅,各种宗教活动均已正常举行。该堂有水平较高的圣诗咏唱班,每逢宗教节日和每月第三周的星期日上举行盛大的音乐活动。1983年以来,接待大批海外人士,其中有美国前总统卡特,以及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图图主教等。

  该堂于1925年3月8日落成,由在沪美国侨民及其他外国侨民集资建造,初名协和礼拜堂,为当时上海最大的基督教堂,堂内可容700人。教堂建成后,因为参加礼拜者均为外籍教徒,且来自不同教派,所以不久后改名“国际礼拜堂”。该教堂散居海外的堂友很多。来教堂举行婚礼的也极多,在海外有较大影响。1936年,顾子伍出任该教堂牧师,是为该堂第一任中国牧师。该堂自1980年复堂以来,40多个国家地区与港、澳、台的上万名基督教徒及美国前总统卡特全家来此参加礼拜或访问。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伦西博士、著名和平战士、南非的图图大主教、美国著名布道家葛培理博士等,都曾应邀在此讲道。该堂也为在沪外侨举行英语礼拜和其他宗教仪式。

  这里的圣工有主日崇拜、圣餐礼拜、音乐崇拜、洗礼、坚振礼、查经班、读经班、祷告会、丧礼(即追思礼拜)、家访。此外、圣侍、财务、总务等各项都有一定的制度与规定。

  该堂有专职与兼职的牧师6人、传道员2人。88年6月,上海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在沐恩堂举行祝圣孙彦理、沈以藩二人为主教的典礼。

  国际礼拜堂曾以优美的圣乐而蜚声沪上。国际礼拜堂的一大特点是这是不分教派、国家的基督教礼拜堂。

  目前该堂每星期日上午分两次举行礼拜(7:30与10:00),该堂保持了优美圣乐的传统,每逢宗教节日和每月第三周的星期日上举行盛大的音乐活动。1983年以来,接待大批海外人士,其中有美国前总统卡特,以及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图图主教等。

国际礼拜堂概况

  国际礼拜堂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53号,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基督教堂,建于1925年,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基督教国际礼拜堂

国际礼拜堂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瓜分的一块肥肉。1842年屈辱的《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等五个城市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的第一站。自此之后的百年历史中,一次又一次地签定不平等条约,接着是赔款、割地、立租界。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天主教、基督教成为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上海这个大码头,继英国、法国等列强前来掠夺后,自然也少不了美国人的光顾。1923年,在华美国人集资在当时的贝当路(今衡山路)开始建造这座教堂,以供在上海的以美国人为主的西方人享用。该堂最终在1925年竣工并开始使用,英文堂名为ShanghaiCommunityChurch,中文名称为国际礼拜堂。

  今天,任何人都会明白,在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时,人民遭受三座大山压迫之际,这座教堂的主权当然只能在美国人手中,无论是该堂的管理机构理事会的理事,还是该堂的牧师、信徒,都只能是以美国人为主。更为荒唐可悲的是,进入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座教堂内不能讲中文,却都得讲英语。在该堂偶尔有少许几名中国牧师,也只是充当配角而已。这是一部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

  “基督教传到中国不久之后,帝国主义便在中国开始活动,又因为把基督教传到中国来的人们,主要的都是从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来的,基督教同帝国主义便在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之中发生了关系。”1950年9月,由吴耀宗、江文汉、江长川、崔宪祥、刘良模、郑建业等26名基督教领袖及团体负责人共同倡议发表的《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这一划时代的三自宣言中的这段结论,不正是对1949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历史,包括国际礼拜堂历史,最好的总结吗?只有当中国革命胜利,人民翻身当家作主后,国际礼拜堂才与全中国千千万万座教堂一起,真正回到了中国信徒的手中,国际礼拜堂才得以新生,中国基督教史才得以翻开崭新的一页!

  新生的国际礼拜堂见证了50年代初中国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运动的发起,见证了三自爱国运动的发展。

  1950年,第一次全由中国人组成的国际礼拜堂理事会推荐出了该堂第一位中国理事长李仲道,当李仲道先生以理事长的身份站在主席台上代表国际礼拜堂作拥护三自宣言讲话时,他的眼眶应该是湿润的,众多的中国信徒的眼眶一定也是湿润的。

  1958年,国际礼拜堂同样见证了上海基督教实行的联合礼拜,从那时起直到今天,它便成了徐汇区联合礼拜的主要场所。

  在十年“文革”浩劫中,国际礼拜堂与全国千千万万个教堂一样,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堂里的管风琴、洗礼池、铜十字架等宗教设备毁于一旦。礼拜堂的石柱在流泪,信徒的心在流泪!

  1978年冬天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历史性会议改变了整个中国。不久,牧师与信教群众随之获得了相应的尊严,庄严的礼拜堂同样再次获得了它的新生,人们比作这是第二次解放!

  1981年1月4日,一个既平常又不平常的星期日,千万个信徒会永远铭记着的一天。因“文革”而关闭了15年之久的国际礼拜堂重新开放!从清晨开始它就迎来了来自四面八方久违了的信徒,整日络绎不绝。信徒眼中盈着热泪,牧师眼中也盈着热泪,他们相互拥抱着,祝贺着。这是幸福之泪,喜悦之泪!从此,庄严的圣乐又重新在大堂内回荡!

国际礼拜堂其他介绍

  国际礼拜堂是上海著名的基督教堂,坐落于环境清幽的衡山路上,这座建于1925年的仿哥特式建筑由礼拜堂和三层高的副楼组成。虽然礼拜堂平时不能入内,但礼拜日时可以进去参观,古老的建筑、翠绿的大草坪,若赶得巧还能听到唱诗班天籁般美妙的音乐,可静下心来感受宗教氛围。

  这座教堂初名为协和礼拜堂,后来来此做礼拜的都是来自不同教派的外籍教众,所以改名为“国际礼拜堂”。礼拜堂为红砖结构,里面大堂正中为祭台,两侧为二层廊式楼厅,堂内可容纳七百余人。国际礼拜堂的圣诗咏唱班很有名,每逢圣诞节、复活节等宗教节日和每月第三周的星期日上举行盛大的音乐活动。

  国际礼拜堂在海外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伦西博士、南非的图图大主教、美国著名布道家葛培理博士等,都曾应邀在此讲道,而美国前总统卡特全家也曾来此参加过礼拜及访问。此外,该堂也为在沪外侨举行英语礼拜和其他宗教仪式。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53号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国际礼拜堂”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国际礼拜堂”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