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旅游景点介绍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发现的八个史前古城遗址分别是新津县宝墩遗址、郫县古城遗址、温江区鱼凫村遗址、都江堰市芒城遗址、崇州市双河遗址、崇州市紫竹遗址、大邑县盐店古城遗址、大邑县高山古城遗址,其中前六个遗址作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大邑两个古城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是迄今所知我国西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分布最密集的史前城址群,年代距今约4500~4000年左右。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城址简介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包括四川省成都新津县龙马乡的宝墩古城址、郫都区古城乡的郫县古城址、温江区万春镇的鱼凫古城址、崇州市上元乡的双河古城址及燎原乡的紫竹古城址等,是迄今所知中国西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分布最密集的史前城址群,年代距今约4500~4000年左右。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文化特征
城址中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汉代和唐代三个时期文化层,以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最丰富,集中在城址的东部和北部。所出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夹砂灰陶、泥质灰陶和泥质褐陶较少,还有少量黑皮陶。
夹砂陶多见绳纹装饰,另有少量戳印纹及圈足上的镂孔;泥质陶主要饰戳印纹、附加泥条上戳印、篦划平行线纹、水波纹及少量弦纹和瓦棱纹。
以小平底器器底施旋转样绳纹最有特色。器形以夹砂花边口罐、小平底假圈足敞口罐,泥质喇叭口高领罐、宽折沿罐为代表。
还有少量盘口形器和带耳器,其中圈足器较独特,石器以小型为主,多为磨制,主要有锛、斧、凿和穿孔石器。
芒城古城址,城址位于都江堰市青城乡芒城村,当地老百姓俗称“芒城子”,传说为明末张献忠于匆忙中修建的“忙城”。城址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为内外双圈城墙,内外城墙间有壕沟,面积约12万平方米。城内堆积有新石器时代和宋代两大时期的文化层。以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为主,可分5层,遗物以陶器为主,还有一定数量的石器。陶器种类较少,制法以手制加慢轮修整为主,泥质陶所占比重较大,陶色多红褐和橙黄色,灰陶相对较少,陶质较软,代表性器物有喇叭口高颈罐、宽折沿盆和宽折沿罐、器盖及少量带柄圈足豆。器表以素面为主,纹饰中主要见两三道平行划纹及由划纹组合成的几何纹、少量凹弦纹等。夹砂陶中以外褐内灰或内黑陶居多,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戳印纹,器形以外折沿纹唇花边口罐和圈足器为代表,还有一定数量的盘口形器。石器均磨制,有斧、锛、凿。
双河古城址,城址位于崇州市上元乡芒城村双河场,当地俗称“下芒城”。古城面积约15万平方米,城址基本呈正南北方向,城垣分内外两圈,内、外圈间距约15米,东垣内圈城垣保存最好,长约450米,城垣最高达4米,结构与都江堰芒城相似。对该遗址进行试掘时,发现人工柱洞14个,内有础石;其平面大致呈“十”字形,面积超过60平方米,与挖沟槽埋柱的木骨泥墙式房屋有较大的差别。此城址地层堆积较薄,遗物较单纯,陶器变化较小;较有特色的出土器物是一件三孔石钺和呈透明状的燧石质石片石器。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布局结构
紫竹古城址,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崇州市区西南13公里处的燎原乡紫竹村,东北距西河8公里,距岷江21公里。城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近20万平方米。城垣分内、外两圈,呈“回”字形,与已发现的都江堰芒城、崇州双河古城平面形制相近。城垣一般宽15米左右,内、外城垣间距约10米,现存高度约1——1.5米。对紫竹古城的试掘工作,先后在城址内东南部、西南部布探方发掘,并对西垣内圈、北垣内圈城墙进行解剖,试掘面积121平方米;清理宝墩文化灰坑9个,红烧土堆积1处,柱洞1个。
灰坑平面形状分不规则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和三角形几种,其中以不规则形灰坑较为常见。6号灰坑坑口为第3层所压,7号灰坑打破6号灰坑,6号灰坑打破生土。平面形状为不规则形,西部有一近方形的浅坑。灰坑长328厘米、宽200厘米,坑口距地表深25厘米、距坑底深46——80厘米。坑壁不规整,有直壁、亦有斜壁,底大致平。灰黑色填土,湿润,略呈沙性;杂有较多炭屑。
灰坑周边壁、底结合处,有内凹的小坑,或为脚窝。出土物极为丰富,有宝墩文化陶圈足尊、夹砂矮圈足、喇叭口高领罐、绳纹花边罐、篦划纹泥质陶壶底片、桥形耳、纺轮和石锛等遗物。红烧土堆积位于1号探方西北角,为第3层所叠压,打破第4层。平面形状略呈圆形,直径约2米,堆积厚约15厘米。该堆积全由红烧土块组成,土块坚硬,经火烧烤时间较长,可能是一灶坑所在。清理部分没有其它文化遗物出土。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入选《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其他介绍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包括四川省新津县龙马乡的宝墩古城址、郫县古城乡的郸县古城址、温江县万春镇的鱼凫古城址、都江堰市青城乡的芒城古城址、崇州市上元乡的双河古城址及燎原乡的紫竹古城址等,是迄今所知中国西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分布最密集的史前城址群,年代距今约4500~4000年左右。
城址中发现有用于防御的高耸城墙、礼仪性大房址、干栏式建筑、木骨或竹骨泥墙房址、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和种类多样的灰坑,出土了大量磨制精细的石器和装饰精美的陶器。这些古城址建筑技术相同,文化性质单一,是宝墩文化的中心聚落遗址。宝墩古城平面呈长方形,面积达60万平方米。郫县古城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平面也呈长方形,总面积30余万平方米,城址中部发现有面积达550平方米的礼仪性建筑。鱼凫古城,平面呈六边形,面积40万平方米。芒城古城,为内外双圈城墙,内外城墙间有壕沟,面积11万平方米。双河古城、紫竹古城,其平面也均呈长方形,面积分别为11万平方米、20万平方米。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是四川考古学上一次全新的发现和突破,对于建立四川地区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文化发展序列、探索长江上游地区文明起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家文物局)
1.鱼凫村遗址(温江区)
保护范围:城墙所在位置以内区域,以及从城墙外墙脚起东、南、西、北各至50米处的所有面积。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2.双河、紫竹遗址(崇州市)
保护范围:双河、紫竹两座城址以外城垣连线向四周延伸50米(其中双河遗址东城向外延伸200米)内以及城垣连线内的所有面积。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80米。
3.紫竹遗址(崇州市)
保护范围:城墙遗址外侧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80米。
4.古城遗址(郫县)
保护范围:古城遗址以及城墙外沿50米内。
建设控制地带:城墙外沿50米起至100米以内。
5.宝墩遗址(新津县)
保护范围:现状遗址外城墙(壕沟)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现状遗址外城墙(壕沟)外延500米范围。
6.芒城遗址(都江堰市)
保护范围:东至东内城墙边缘外扩90米;南至南外城墙边缘外扩80米;西至西外城墙边缘外扩50米;北至北外城墙边缘外扩80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东内城墙边缘外扩210米的规划道路;西至遗址西侧水渠东堤;南至南内城墙边缘外扩230米的规划道路;北至北内城墙边缘外扩235米的规划道路。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