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卿口制瓷作坊旅游景点介绍
三卿口制瓷作坊,又称三卿口碗厂,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峡口镇紫灵庵村,占地面积41340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
三卿口制瓷作坊现存分阶龙窑1条,水碓房11座,拉坯房40余处,淘洗池7组,社庙,黄氏宗祠,清末、民国至20世纪60年代民居等建筑物近百处;三卿口制瓷作坊以其设施和工艺技术的原始性,为研究古制瓷业提供了实例。
2006年5月25日,三卿口制瓷作坊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卿口制瓷作坊历史沿革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黄正中、黄大远叔侄自福建连城迁入三卿口乡子里安村,选址建窑,生产粗碗、白瓶等瓷器,代代相传,后此地称碗厂。
清光绪五年(1879年),建黄氏祠堂于此。
民国期间,建有“上房窑”和“下房窑”。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日本侵略军攻打仙霞关失败后,撤回江山县城路过此地,放火烧了三卿口制瓷作坊的大部分房屋。
1956年3月1日,正式成立“江山县三卿口瓷器生产合作社”,因名字拗口,当地村民都称其为“碗厂”。
1958年1月1日,“江山县三卿口瓷器生产合作社”更名为“地方国营耐火砖厂”。同年,村里新建一座龙窑,“上房窑”和“下房窑”被淘汰。
1959年,恢复制瓷,“地方国营耐火砖厂”更名为“江山县峡口公社瓷器厂”,后又经几次更名,但村民一直称其为“碗厂”,沿用至今。
1962年,建大龙窑于此,旧龙窑被废弃。
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碗厂的生产和销售于达到最高峰。
1973年,旧龙窑兴建了一座厂房,此龙窑不复存在。
1978年,“上房窑”因要在其上盖新房,被铲平。
1979年6月,浙江省考古所和江山市文管办联合对三卿口制瓷作坊进行实地调查。
20世纪80年代,“下房窑”因盖猪圈,被铲平。
1981年,生产瓷器突破200万件,曾一度脱销。
1997年,三卿口制瓷作坊破产,所有职工由社保所发放两年生活费,制瓷作坊停产。
2010年,江山市人民政府完成对三卿口制瓷作坊的保护修缮工程。
2012年4月,江山市人民政府再次对三卿口制瓷作坊进行修缮。
三卿口制瓷作坊历史文化
当代·何鹤《三卿口古瓷村》
土窑几座小村边,翁姬凝眸说变迁。
剥旧墙皮翻往事,搜残瓷片认当年。
2008年1月,罗德胤所著的《南北两瓷村——三卿口·招贤》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乡土建筑研究小组2004至2005年深入浙江江山市三卿口窑村和山西吕梁山区的临县小塌则窑村做调研后的成果和总结。把这一南一北两个既各有特色又有不同的两个瓷窑村落,先后连缀起来介绍,既给我们的研究对象增加了一种类型,也是增加了一种比较方法。这两个古窑村都以粗瓷生产为生,但在地理背景、村落格局、建筑形式和生产方式上,却又大不相同。该书展示了作者研究的精华和丰富的乡土照片,是研究乡土建筑和乡土文化的第一手资料,以供广大建筑学、人文学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历史、乡土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
三卿口制瓷作坊其他介绍
三卿口制瓷作坊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峡口镇枫石村。
三卿口制瓷作坊是清乾隆年间开始设厂建造的,经过民国,一直到建国后仍在烧造,至1997年停烧。
现有龙窑一条,水碓房十一座,拉坯房四十余间,淘洗池七组,拉坯转轮及工具若干套。现存龙窑于1962年重修,至今仍可使用,并保持着历史风貌。作坊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如开采原料、粉碎、淘洗、成型拉坯、装饰、上釉、装烧、出窑等,保留完好。作坊区的民宅也还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
三卿口制瓷作坊的设施和传统的生产工艺,对了解和认识古代制瓷生产、经营方式及经济性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再现古代制瓷工艺流程的活标本。
2006年三卿口制瓷作坊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三卿口制瓷作坊”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