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东湖旅游景点介绍
临海市东湖公园位于台州市。东湖位于临海古城东侧,开凿于北宋年间,原为水军舶船屯兵之所。东湖总面积为280亩,分为三大景区:湖东景区,湖心景区、后湖景区。湖东景区由:伊水山庄、荣兴堂、临海历史博物馆、东湖碑林组成;湖心景区由:湖心亭,半勾亭,骆临海祠,樵云阁、逢源亭、樵夫祠遗址组成;后湖景区由:琪水园、小鉴湖、海礁苑组成。东湖是临海市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的一部分。
东湖公园历史沿革
北宋熙宁四年(1071),台州郡守钱暄垒石修城导致大水漂溢,因此疏浚凿建而成湖,并辟为园林。自宋以降,东湖代代屡有浚修,尤其是清康熙十八年(1676)和同治十年(1871),经台州知府鲍复泰、刘璈先后两次修缮之后,规模甚为可观,成为台州园林之首。
以紧临台州府城墙东侧而得名,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宋熙宁四年(1071),郡守钱暄开凿为湖。湖分前湖和后湖,湖中有洲渚,于湖心建流杯亭和共乐堂。宋乾道五年(1169),郡守向汮按故道创城里斗门,又筑三闸以通江。明时旧有小港,循城而南至交礼桥,与灵江通,崇祯时几经疏浚复塞,清康熙末年已废。清康熙时重建湖心亭、流杯亭、浣月亭及樵云楼。前为湖山寺,后为樵夫亭。康熙四十七年(1708),因台风过境,知府张联元捐俸重建七夕祠与樵云楼。
。
临海东湖其他介绍
东湖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南流注入灵江。宋端拱二年(989年)朝迁下派造船任务,郡守张蔚于此建船场,驻水军。宋熙宁四年(1071年),郡守钱暄开凿为湖,后经历代拓建,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和同治十年(1871年)知府鲍复泰、刘王敖两次大浚修,初具今日之规模。
东湖呈长方形,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150米,湖中筑长堤两条,东西向的横堤将全湖一分为二,南曰前湖,北曰后湖,横堤东西两端各有一石拱桥跨湖岸,堤坝中段筑一小洲,曰“浣月”,“浣月洲”居全湖中心,洲中遍植樟、柏、梧、桂,高荫横云,自成绿岛;而南北走向的纵堤则将后湖又一分为东、西后湖,纵堤中段亦有一洲曰“樵云”。
浣月洲南三四十米又有一湖中洲,有九曲扶栏石桥与浣月洲相连。洲上环栽绿树红花,中有大亭巍峨,此亭初曰“凝碧亭”,后名“湖心亭”。湖心亭亭阁三层,飞檐八出,翘角滴翠,梁壁辉煌,气势宏伟,构造精心。登亭观东湖,真可谓“平波数顷万峰前,一片丹青画不全。幽榭小桥横翠水,茂林修竹锁轻烟。”此亭为全湖揽胜之佳处,诚如“湖心亭”楹联所赞:“划开移仙岛,画就湖山入寺楼。”
九曲湖桥东侧,有“半勾亭”,为宋郡守钱暄始建,至清同治时知府刘王敖移建在此,“半勾亭”取唐白居易《春题湖。“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之诗意。此亭单层六角,以六石柱擎撑水上,构成亭下水阁,亭上云台,嵌空剔透,玲珑多姿。先人云“湖中蓬莲,万幅如锦。红绿成章,荫影相映。”即指此亭。
湖心亭与半勾亭,相邻而异趣,大亭有登高眺远之胜,小亭有就近探微之妙。初阳东升之晨,月轮高悬之夕,置身于大、小亭之间的长桥上,殊多情味,昔人题联曰“闲云何事出青岫,山水无心横素波。”
湖亭东侧,有“小瀛洲”。洲上曾建上蔡书院,宋理学家朱熹手书“小瀛洲”三字,镌石作书院大门悬额。1995年1月,临海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在“小瀛洲”建了一座石刻碑林,碑林内集中了文物部门所征集保管的历代石刻碑林百幅。其中有明代抗倭的权威实物史料“谭纶画像碑”和“戚继光表功碑”。碑记分别记载了民族英雄戚继光及其上司谭纶“心在国家而身先士卒,勇不畏难而善谋歼敌。”在东南沿海筑起一道海防长城,“有大功于东南”的抗倭事迹。
东湖之胜,首推亭榭,东湖之游,乐在泛舟。清代著名文人俞樾在其《春在堂随笔》中写道:“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又说:“好山好水,出东郭不半里而至,宜睛宜雨,比西湖第一楼何如。”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临海东湖”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