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文物保护单位-P8
瑞安桥位于象山县墙头镇方家岙村口·清]建于同治九年(187),为县内最大的单孔石拱桥,长115米,宽445米,矢高5195米,跨度935米。拱由乱石排列筑成,桥面由卵石铺设,中饰图案。桥两沿用块石作栏。桥北引桥处有石碑,详记重修该桥始末。27年1月3日被公布为第六…详情 ▷
三戒堂位于象山县晓塘乡黄埠村,该院落南向,三进三院石板明堂,占地约2平方米,系清乾隆年间府按察知政潘必金建。正屋(高)平房,混合构架,用月梁。两侧重檐楼房,南山做成小歇山式,左厢南间辟为院门,门外原有八字影壁。建筑用材粗大,制作规矩。一二进正屋梁架接点多斗拱,平身…详情 ▷
镇潮庙位于象山县定塘镇大塘中站村,该庙是清道光年间为纪念围垦大塘的“十八太公”而建。庙座北朝南,中轴线为:广场、门庭、戏台、穿堂、大殿。大殿五开间,明间抬梁式,余皆穿斗式。牛腿、梁枋构建成月亮形,柱头科及物件有部分雕刻。穿堂用抬梁式,戏台与穿堂构体均有雕刻。东西厢…详情 ▷
纪子庚墓位于象山县石浦镇汝溪自然村口,墓在石浦汽车东站西南方约1米。墓向朝东偏南,为“落地龙头式”。是纪子庚先生与其父母的合葬墓。墓门前栏碑,额题“道泽孔长”四字,立双象、方形四柱,八字头前柱为双狮,镶栏板上石刻松鹿、寿星、梅鹤、麻姑蟠桃等图案。雕刻精良。墓龙脊背…详情 ▷
白龙潭蟹厂武圣庙民俗遗址位于象山县鹤浦镇樊岙水库龙潭坑及蟹厂村武圣庙。该遗址原为百姓遇旱灾祈雨之处。逢大旱,由地方官员组织亲自祈雨,场面壮观,远汲宁海等邻近县求雨百姓,每在此时,广大民众脚穿蒲鞋,身着胡进士官袍,至蟹厂武圣庙连做三天三夜水陆道场,忏文焚于白龙潭,白…详情 ▷
何恭房祠堂位于象山县西周镇儒雅洋村东北角,又称“承志堂”,亦称“新祠堂”。建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祠堂原有假山、石桥、亭子、藏书楼等皆毁,现仅存祠堂屋一座,保存完整。中轴线布局为大门、操场、祠堂池、门厅、天井、正堂。门厅与正堂两侧都有侧室,天井两侧建厢房。厢房与侧室…详情 ▷
建于明代,清代以后都有局部维修。平面总布局为纵长方形,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天井、山门、戏台、正殿,左右天井,两侧建厢房。占地面积18平方米。大门,高234米,宽188米。门额石匾题“励氏宗祠”,左右石联镌“当时声名重魏群郡”“迄今支派衍东溪”。山门、正殿皆通面宽2…详情 ▷
石质圆形建筑,占地约9平方米。外径33米,分上、下两层,下层高559米,周筑乱石墙,厚25米,西辟一门。上层高28米,无墙,八木柱支一伞一形顶,现残留4柱。伞顶置一球形体,为置灯处,1999年重修。任筱和(18761944)、任筱甫(孚)(18791953)同母兄…详情 ▷
书院前身为许氏崇德义塾,清道光十八年(1828年),由许超昆季创建。同治十三年(1874年)已衰落,同知杨殿才会许氏后裔商议,咨禀上宪,将义塾修整,改额为“金山书院”。民国时,又改为“敬业高级小学”。解放后,定名“石浦小学”。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曾随父亲在此就读。现金…详情 ▷
祠由陈孔房遗孀孔粹卿独资建造,历时十载,于光绪二十七年(191)竣工。参照天童、国清诸寺建筑样式设计,以福建迁象后陈氏第十四世祖茂宁公号“鉴池”命名为鉴池公祠,俗称为新祠堂。祠占地十亩,朝向西南偏西,自前往后,由祠堂河(池)、照壁、门楼(连戏台)、大堂、后堂等构成…详情 ▷
庙山头遗址分布于茅洋泽山向原蟹钳渡海湾延伸的庙山头南面缓和坡地上。初查面积约1万平方米以上。局部暴露文化层断面61米。采集石器较多,陶片以夹砂陶和红陶居多,饰曲折纹、绳纹等,器形可辨石斧、石刀、支座等,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该遗址是我县境内广泛存在新石器时代遗址、…详情 ▷
丹城东寺创建于宋初建隆二年(961年),原名东禅院,宋汉平二年改称“宝梵讲寺”,民间简称东寺。位于城北偏东象鼻山东麓东塘山西边。寺几毁几建,现存山门、金刚殿、大殿、东西配殿为清嘉庆十八年重建,民国六年重修。据民国《象山县志》记载,该寺为浙江通志教院之一,与西寺(等…详情 ▷
姚家山遗址发现于1991年2月25日,分布在丹城镇姚家山村西,简易公路路北的西山岩头南坡为主的整座小山丘上,西与塔山遗址相距约5公里。已经数次调查勘探,范围大致确定,性质与塔山遗址类似。某些迹象表露,与塔山遗址关系紧密,有可能是塔山遗址的东向延伸,但又保持相对的独…详情 ▷
山海楼原为民宅,位于县城西南2公里的新桥镇黄公岙村里,是一座两层楼房,座北朝南共三间。1948年农历正月上旬,上海中共外省工作委员会派党员唐侃夫妇来象山工作,住地下党员史中平家,即山海楼楼上西首一间。根据上级指示,为开展象山革命工作,决定成立“中共象山工作委员会”…详情 ▷
儒雅洋欧阳桥,民国。位于儒雅洋乡儒雅洋村东北约25公里西沙岭之西坡岭脚。为三孔乱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于溪上23米,桥上24米,宽45米,东首引桥长11米,西首引桥长9米,桥面用鹅卵石铺砌而成。据民国《象山县志》记载,“欧阳桥,县西35里,西沙岭下(案嘉靖志)县西…详情 ▷
墙头欧家新祠堂,清末兴建,民国三年竣工。位于县城西85公里墙头镇墙头村西面。建筑具有晚清风格,保存较完整。正堂七开间,明间抬梁式,次间、梢间均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六柱落地,脊檩下饰花篮悬柱,抬梁上为花篮式瓜柱,檐廊柱间卷棚式曲椽,檐柱梁枋雕饰戏曲人物及花卉。两侧…详情 ▷
丹城石屋及附近摩崖石刻,明、清,在县城西北5公里处蓬莱山山腰处,背山而面向东南。周围竹木葱郁。石屋实为几块巨石形成的石穴加以修整而成。其上覆巨石为顶,洞内右侧巨石作壁,左侧岩石上填充少量块石成壁。后壁隆起向外倾斜延伸。据道光《象山县志》载:“石屋岩面开敞如屋,其邃…详情 ▷
遗址包括“万人坑”、“杀人场”、碉堡及住房等,散布于茅洋砩矿矿区附近。一九四一年五月十八日,日本侵略军二百余人,押解五百余名劳工侵入茅洋,开设“华中矿业公司”。随后,强划矿区,驱赶居民,建筑碉堡,布设电网,掠夺砩矿资源。“万人坑”在茅洋上湖山麓,分东西两处,相距十…详情 ▷
据车岭《张氏宗谱》载,该桥始建于明嘉靖前,原为木结构建筑,桥上有屋三五间。后两次被洪水冲毁,屡毁屡建。现存之三孔两面宽四米,以石板铺设。桥墩高二点八五米,用条石砌成。桥面两边搁石梁,两侧设石栏板。石栏板左右各三块,高四十四厘米,厚十六厘米,内侧均有麒麟、凤凰、花鸟…详情 ▷
据民国《象山县志》记载,明洪武31年建爵溪千户所,千户王恭筑城,“高二丈八尺,址广三丈,延袤三里,辟东西南三门,楼如之,设吊桥于南门外,罗以月城。城上雉堞八百有三、警铺二十三、敌台十一、外为濠三百五十丈。”以后,永乐、成化、嘉靖以及清代乾隆、光绪年间曾为修整。城墙…详情 ▷
此寺始建于南北朝宋元嘉二年(公元四二五年),为浙东禅院之一。宋治平二年(公元一六五年)改称“等慈禅院”。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一三九一年)被立为“丛林”。嘉靖四年(公元一五二五年)重建。后寺废,至清代,僧会司、支云等又重建,俗名西寺。民国时,释明跃、传常等又相率修建…详情 ▷
摩崖在石浦镇原二湾头石壁处,即今海军营区后山基部。石刻皆为题字阴文刻件,共十幅。其中九幅是竖幅,字迹大小不等。有每字四十几公分见方的,如“严侯永瞻”幅;也有每字仅十公分左右见方的,如“德与石存”幅,多为明代抗倭驻军将士所书,距今已四百多年。横幅一幅,“视卒当如婴儿…详情 ▷
该井相传为秦代方士徐福所凿。梁代陶弘景炼丹于此,并投丹于井,故名丹井,俗称丹山井。又因“井水清澈甘美”,以瓮瓶貯之,即有水珠透瓶而出,故有“透瓶泉”之别称。井体石砌,圆形。据史志记载,原石井栏围于宋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8116年),为濮阳吴处士琢置。但现存之石井栏…详情 ▷
窑址在黄避岙东塔村陈岙黄大山脚,两窑并列,窑头朝西,面临象山港,窑尾朝东,顺山坡而上,各长约五十米,宽约五米。两窑南侧有圆形工场一处。据史籍记载,此窑在当时有重要影响。所产青瓷质地简朴,色泽滋润,是我国唐代著名越窑窑场之一。一九七四年十月,经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详情 ▷
吴乾养,号绿野,本县人。据道光《象山县志》记载,他“三岁而孤,克自树立”,由乡荐任星子县县令。三年后,以政绩升钧州知州。后以劳卒于官。又据樊家桢《象山县志志文存疑》记述,星子县令吴乾养墓在县东二十里三角地。原墓道在三角地东边坟地山脚下,长约五十米,宽约八米,有石人…详情 ▷
朱家一本堂位于余姚市大岚镇后朱村自然村,民国二十四(1935)年建。祠堂坐西朝东,由戏台,大厅等组成朱家一本堂建筑构造完整,雕刻保存较好,体现山区民国祠堂建筑之特点,具有一定价值。2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沈氏宗祠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村西南,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经族长文爵公等人提议,全村集资兴建。当时只有后进五间,道光十五年建前进五间,咸丰二年进行重修,配建左右厢廊。祠堂整体面朝西北,前照壁,后为由两进及厢廊合围之四合院,中为戏台。前厅明间后与戏台…详情 ▷
严氏宗祠位于余姚市低塘街道黄清堰村祠堂弄,清代砖木结构建筑。该宗祠祀奉汉高士、余姚四先贤之一的严子陵。宗祠于西晋初年即有建造,有《客星祠记》为证。以后历代多有修建,现为清代所建。严氏宗祠坐北朝南,原前后三进,两侧厢房,天井内有戏台,现仅存大厅一进。大厅硬山顶高平屋…详情 ▷
阮氏宗祠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临山镇临城村桥板西路37号,建于民国十九年孟春。据碑记记载,该宗祠由阮氏大房长性垕发起,以老八房之祖堂屋为祠址,募捐集资而成。1998年进行重修,为临山镇文化站办公之用。阮氏宗祠整体坐南朝北,前后四进。由北至南依次为墙门、门厅、大厅及后厅。…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