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广东省景点>佛山市景点>禅城区景点>最值得去的景点

禅城最值得去的景点

禅城最值得去的景点上榜的有铁军公园吴勤革命烈士陵园佛山祖庙佛山市图书馆佛山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广东粤剧博物馆佛山市祖庙博物馆禅城区图书馆佛山梁园南风古灶、高灶陶窑佛山陈氏家庙国公古庙南田冯公祠石湾陶师祖庙万福台栅下天后庙泰和当铺坭模岗冶铁遗址佛山电视塔酒行会馆20个景点榜上有名,被禅城网友认为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禅城最值得去的景点之“吴勤革命烈士陵园”

红色景区爱国教育

吴勤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佛山市岭南大道北57号(原大福路南浦村)。一九五二年,为怀念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司令员、一九四二年农历三月廿三遭蒋匪帮伏击杀害的吴勤烈士,佛山市人民政府发动佛山市和南海县人民捐石献砖,义务劳动,兴建起了这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陵园占地面积175平方米,四周由铁栏环绕,栏高二米多。陵园正门为一座宏伟壮观的二层琉璃瓦牌坊,上层题有“万世流芳”的横匾。陵园中央耸立着近八米高的吴勤烈士纪念碑,碑的下方镌刻着吴勤烈士的生平事迹。纪念碑两侧各有一平方米大小的六角花池,花池前各有一座占地约平方米的水磨石结构的尖顶凉亭,亭内设有石台和石凳。纪念碑背面相去五米处有三座土坟,分别安葬着吴勤烈士、吴勤胞弟吴俭本烈士、吴勤生前警卫员邓卓英烈士的尸骨。土坟表层附植着长年葱茏翠绿的小草。陵园内外栽有木棉、松柏、桂花、米兰、天冬等花木,绿树成荫,四季常青。吴勤烈士陵园始建质量较差,多年失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吴勤烈士陵园受到了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九八二年,佛山市委、市政府根据人大代表的提案,先后拨出专款近三万元,将陵园修缮一新,…详情 ▷

禅城最值得去的景点之“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爱国教育

佛山市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是地级市公共综合博物馆;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十个文明旅游景区示范点之一。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位于佛山禅城区祖庙路21号,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包括祖庙、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同时还管辖广东粤剧博物馆、佛山鸿胜纪念馆等文物保护单位。馆藏以地方文物为主,有瓷器、陶瓷、玉器、字画、木雕、端砚、钱币以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等,共2万件。对外展览以佛山历史,武术文化,粤剧文化,佛山民间艺术等为主题。馆内长年举办“佛山孔庙学童开笔礼”、“佛山黄飞鸿醒狮表演”、“佛山少年黄飞鸿武术醒狮表演”、“佛山粤剧表演”等民俗文化动态展示活动。走进祖庙路旁的佛山市博物馆,仿若置身于巍峨壮观、古色古香的庙宇殿堂。馆内正在举办《佛山武术展览》、《佛山历史陈列》、《粤剧小史展》、《清代金木雕神像展》、《明清工艺暨扇面精品展》等展览,徜徉其间,宛如在阅读一本简明佛山史,禅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今数千年不断进化发展的史实,历代累积的器皿及出土文物,一一展露于游人眼前,煌煌然蔚为大观。古树葱茏的博物前院里,摆放着一批古代的生活用品实物;用于榨花生油…详情 ▷

禅城最值得去的景点之“南风古灶、高灶陶窑”

4A景区文物保护

南风灶窑址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向正南,故称。是明代正德年间(156~1521)始建,沿用4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古时建窑习俗,凡新窑启用,需择吉日良时,传说该灶首窑点火之日,正是明正德间澜石黎涌状元伦文叙宗祠落成“入伙”之时,果然此后烧窑不仅十分顺畅,还时有“宝物”烧出,相传曾烧出一套完美无瑕的“八仙”,为世人所称颂,是故世代窑工遂将其原因与此吉日联系起来。其始建之时为避常年水患,择址于山坡偏高处,又因此地紧靠东平河畔之高庙后,具大利于建窑之形胜,故窑尾不惜筑以高高的石坎。依古时建窑传统,窑面多以泥砖结拱,每年需更换一次;而且民国以前,石湾所有龙窑均无烟囱,而仅以皮面,在窑尾处作迁当之阻拦;此外,原来的窑面建筑,亦仅有葵棚以挡日晒和风雨;加上建国后又将窑口向上移位约3米,故目前所见,乃是历明清至今不断改革修葺后的面貌。窑内结构大体上旧貌依然,窑腔似隧道,以小型砂砖结砌而成,顶部为券顶。窑内平面呈船底形,头、尾略窄而中部稍宽,总长32.6米,宽2—2.4米,通高18—2米,亦以窑中段…详情 ▷

禅城最值得去的景点之“国公古庙”

国公古庙

位于祖庙街道辖区新安街46号,又称鄂国公庙,始建于明代,是佛山炒铁业神诞活动及祭祀祖师的重要场所,也是佛山现存唯一的古代手工行业的师傅庙,内祀冶铁祖师尉迟敬德(尉迟恭,字敬德,是唐初大将,鄂国公。传说铁匠出身,且具独特工艺,故铸铁行业祀为祖师神)。民间冶铁炉旁都习惯安放祖师神像,逢初一、十五燃香敬祀。国公庙,清代历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年代多次修茸、扩建而略具规模。清代是佛山“炒铁”(锻铁)钉行西友会馆馆址。包括大门、香亭、前殿和后殿,至今尚保存完好。其山门、香亭及大殿等主体建筑,沿纵轴线由南至北排列,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及同治二年(1876年)重修并修缮后的面貌,建筑面积约2平方米。该庙山门庄重而瑰丽,石额镌题“国公古庙”仍清晰可见。山门及大殿均砌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面宽三间,大殿进深三间,梁架为台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香亭为卷棚歇山顶,其架构颇独特,后檐柱即为大殿前檐柱,前檐柱则不着地而置于左右两廊大拱枋之上,在同类建筑中颇为少见。其建筑装修除普遍使用各类雕缕精致的木雕以及灰塑绘画等装饰外,山门前檐廊梁架均遍饰着精巧…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