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塬遗址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桃源村马家塬,面积约8万平方米。属齐家文化和战国时期。21年发现。26年、27~28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发掘。遗址包括齐家文化遗存和战国墓群。其中,齐家文化堆积层厚1~3米,属于常山下层类型,发现了横篮纹泥质红陶片和夹砂红陶片,断崖上还发现大量的灰坑和房屋遗迹。墓地由59座墓葬和祭祀坑组成,以大型墓葬为中心呈半月形分布。墓葬均为阶梯式墓道竖穴偏洞室墓,大中型墓葬均随葬有装饰精美的车辆,出土的随葬品中有大量的金银器、玻璃器和玻璃态材质的器物。马家塬遗址是包括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和战国时期祭祀坑、墓葬群的大型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战国墓地发现的阶梯式墓道竖穴偏洞室墓是新发现的一种墓葬形制,不见于以往的考古发现中,为战国时期西戎文化以及秦戎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详情 ▷
地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部的龙山镇“西梁子山”,又名“断山”,因其山在陇口之冲,截然中止,不与众山相连而得名。据史书记载: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天,诸葛亮出兵伐魏,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望风而降,曹魏举国震惊,忙派兵抵御。诸葛亮派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去镇守蜀汉咽喉之地—街亭(今张家川县龙山镇与秦安县陇城乡之间),结果马谡死搬兵书教条,把军队驻扎街亭侧面的山上(今龙山镇西梁子),被魏国大将张郃包围在山上,断了水道,蜀汉军不战自乱,失了街亭。蜀汉军进退无路,只能撤退,诸葛亮北伐失败。从《秦安县志》和研究《三国演义》的专家考证中,我们亦能大致得出闻名遐迩的魏蜀街亭之战似就发生在“今日之龙山(西梁子附近)”。西梁子整个山体两头高、中间低,呈驼峰状,横卧于清水河南岸,因扼河川之要口,有“五路总口”之名且有“三水交界”之称。近两年,龙山镇党委、政府坚持打生态和文化融合牌,封山造林,积极投身西梁山街亭森林公园建设。先后投资8万元,在山体北面建设千亩果园,栽有核桃、山杏、栗子、桃子等果树3万多株,目前正处盛果期;投资9万元,拓宽硬化通山道路3条、3.5公里,初步建成了完善的通山…详情 ▷
关山马鹿自然风景区关山马鹿自然风景区位于张家川县马鹿林场辖区,占地约18.1平方公里,西接该县马鹿镇,东接陕西陇县,南邻清水县,北连关山林场林区。景区属六盘山南延余脉,属温带湿润性气候,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春秋期短,植被完整。年降雨量在7毫米左右,且多集中在秋季,年平均气温5.7。景区内水资源较为丰富,马鹿河、三股水、乱木场沟以及各谷沟中的溪水,长年不断,清澈见底。景区内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乐园。据统计,植物有36科12种,其中乔木78种,灌木22种,藤本2种。同时,还有木本、草本、动物类药材2多种。林中的动物,兽类有林麝、白臀鹿、金钱豹、黄鼬、水獭、狗獾、狼、野猪、草兔等;禽鸟类有鹊鹞、锦鸡、野鸡、灰喜鹊等;鱼类主要有秦岭细鳞鲑。该景区山峦叠翠,水碧林郁,怪石嶙峋,群峰千姿百态,构成了“清、幽、秀、雅、雄、奇、险、峻”的山水风貌。主要自然景观有:五龙山、老龙潭、斩蛇崖、小麦积、五指山、青石崖、石人峰等。人文景现有:五龙山云凤寺遗址、佛爷崖太极八卦图、二朗神脚石印、拴马柱等。…详情 ▷
长沟墓群位于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刘堡乡杜家村东北3米处,南以长沟为界,北以瓦窑沟为界,东到山顶,西临张华公里。南北长约25米,东西宽约2米,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发现墓葬3余座,其中大多数被盗,墓葬填土大多粗夯,最小的墓葬底边约为1米,最大墓葬底边约为8米,在盗洞口散见大量得绳纹灰陶片,在编号2的墓葬的到洞口有人的头骨、股骨,动物的牙齿、铲足鬲及漆皮。在发现得3余座墓葬中,有2座积炭墓。积炭厚约3厘米。此墓群的年代约为战国晚期。…详情 ▷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位于张家川县张家川镇滨河西路6号,成立于1992年,隶属于张家川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博物馆馆占地面积27平方米,建筑面积29平方米,展厅面积542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物15718件,其中珍贵文物239件,以马家塬战国墓出土文物和民族文物为馆藏特色。举办有“馆史文物陈列”“马家塬出土文物陈列”“馆藏书画陈列”“馆藏民俗文物陈列”共四个基本陈列,年接待观众1.5万人次。馆长:孙志平联系电话:938—7881414…详情 ▷
下城子城址位于张家川县恭门镇下城子村西1.5公里。是一座土筑古城。俗名“凰翔府”,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米,南北宽5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残高26米,基宽5.25.5米,断面呈梯形,夯层厚约.8米。北墙开门,宽4、高5米,墙内侧文化层堆积厚27米,并有房基。地表散见绳纹、布纹砖瓦及脊兽残片。采集有汉代铜镜、铁铧、陶器及宋代瓷器等。并有宋绍圣四年(197)《重修武安君祠堂记》碑1通。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和地方史有重要价值。…详情 ▷
关山云凤风景名胜区关山云凤风景名胜区地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鹿林场辖区,占地57.68平方公里,北以田家磨为界,东南至陕甘交界处的陇县,西至张家川县与清水县交界,属关山高原地貌,以低山峡谷、天然森林、草场和溪流为景观特色,以宗教和民俗文化为内涵。景区山峦迭翠,水碧林郁,怪石嶙峋,群峰千姿百态清、幽、秀、雅、雄、奇、峻、险各呈异彩,相映成趣。区内四季景色变幻无穷:春来满目生翠、绿意盎然,盛夏流水潺潺、清爽宜人,秋日山花烂漫、层林尽染,严冬银妆素裹、山舞银蛇。景区内的景观具有完整的动植物群落,森林、草地和峡谷溪流相互晖映,与人文历史和民族风情组成的景观资源体系是自然和人类的宝贵遗产,也是避暑休闲、观光旅游和团队考察的最佳选择。景区游览路线形成一中轴、一大环、四小环的格局。26年1月,该景区被天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风景名胜区,27年2月,该景区被甘肃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27年7月,在关山云凤风景名胜区,张家川县委、县政府成功举办了首届关山“花儿”会。县政府专向列资1多万元…详情 ▷
河峪摩崖石刻位于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河峪村,年代为东汉。高2米,宽1.5米,距地表.65米。石刻以繁体隶书“汉”字为碑额,碑文自右至左共15行,每行约2字,全文约3字,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是研究东汉时期天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珍贵资料。2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9年1月7日,河峪摩崖石刻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以石刻基准点为基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米。…详情 ▷
碉堡梁遗址位于张家川县梁山镇杨渠村西南1公里。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暴露有红烧土遗迹、窑址。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有黑彩平行线纹、变体鸟纹彩陶片器形有碗;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红、黑两色相间的锯齿纹、平行带纹彩陶片,器形有单把壶、钵、盆;齐家文化泥质夹砂红、灰陶片,纹饰有绳纹、篮纹、锥刺纹,器形有双耳罐、折肩罐。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内涵和与齐家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详情 ▷
云凤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紧邻陕西省陇县关山牧场,是一处山峰奇秀、怪石林立、森林茂密、清泉潺潺、蓝天纯净的天然胜景,也是动植物的乐园。景区内有壮美的草原和云凤山、喇嘛帽、尖石山等2多个景点。云凤山凡沟有水,凡谷有溪,凡涧有流,37条支流,均为马鹿河的源头,大沟有大水,小谷有小流。清澈明亮的河水顺着河床的石缝时而跌宕倾泻而下形成小瀑布、小漩涡,时而撞击在岩石尖上,溅起白色的浪花。顺着林道登临云凤山顶,放眼望去,周围崇山峻岭,苍翠葱郁,山腰云彩参天,山下灌木丛生,山底苍苍茫茫的草原里,羊群辉映着白云,碧山衬托着蓝天,盘山绕弯的公路犹如长龙,将造型千姿百态、高低错落有致的丹岩地貌一分为二。云凤山的农舍、田畴、森林、草原、溪流、蓝天、白云,还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构成了一幅妙趣天成、情致绵邈的独特画面。云凤山属关山高原地貌,古称陇坻、陇坂,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向来为关中、中原通往西北的要隘和关卡,也是古往今来文臣武将和诗人借以抒发情怀的地方。乘车路线:市区长途汽车站乘车开放时间:8—18票价:免费开放信息来源:…详情 ▷
佛爷崖太极八卦图景区五龙山左山脚下的仙女洗澡池相传过去云凤山仙女经常下山来到这里洗澡)旁,有一高2米,宽13米的巨石突悬,据考证这是开凿于北魏的佛爷崖。石造佛像已被毁坏,现窟顶仅遗存着明代壁画太极八卦图,约1平方米,至今色泽绚丽,耀眼夺目,故又名八卦崖。它的年代久远,壁画的颜色集佛、道合一,均有很高的考古价值。…详情 ▷
老龙潭、斩蛇崖、五指山景区距五龙山1.5公里处有一深潭潭水深不见底。飞瀑急流而下溅起浪花,在潭中形成很大的漩涡,人称老龙潭。潭对面悬崖上,怪石倒挂,有丛林掩映下,显露出三处似蛇头的大青石。相传远古时期,这里经常有大蟒蛇出入伤人,云凤山仙女知道后,手执利刃,连斩毒蛇三条,并取出蛇胆为人疗伤。后来人们为怀念仙女,称此处为斩蛇崖。在其旁有一山峰形如人手竖起的五指,山上青苔裹缝,杂灌丛生,名曰五指山。…详情 ▷
苗圃园遗址位于张家川县龙山镇西川村西1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存。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3米,暴露有灰坑等遗迹。曾出土有彩陶葫芦瓶、绳纹尖底瓶、夹砂深腹罐、细劲壶、盆、圆底钵和碗等3余件完整陶器。多夹砂红陶,彩陶次之,彩陶纹样有鱼纹、宽带纹,多黑彩。另采集有研磨器、石斧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与发展以及与马家窑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详情 ▷
马家塬遗址马家塬遗址位于张家川县木河乡桃园村马家塬,背靠马家塬山梁,东西两侧为地势较高的杜家梁和妥家梁,形成中部低洼平缓,两边高陡的簸箕状地形,避风向阳。遗址地表为农田,以马家塬为中心,向东西延伸,2米范围密集地分布着战国墓葬群,其规模较大,规格较高,其中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较为丰富,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尤其是古墓土的战国中晚期车乘的发现,在甘肃省尚属首次,在全国都非常罕见,它为研究秦和戎的关系,北方、西亚古代民族史,以及中国古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也为这一时期车辆的制造技术、装饰工艺,金、银、铁等金属品的提炼和运用程度等提供了证据,对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详情 ▷
小麦积景区距五龙山2公里,这里众峰竞秀,万壑藏云。三股水汇流齐下,水石相击,浪若奔雷。青龙峰巅,巍然屹立孤峰,高约1米,远眺似农家麦垛,人称麦垛山,又称小麦积。…详情 ▷
二郎神脚印石景区距五龙山西1公里大庄庄头处有一巨石,上面很清晰地留着一个深深的脚印。相传二郎杨戬经过这里时,听说山中妖魔鬼怪残害生灵,在追杀时留下的脚印。传说他一步能跨1公里,山的那边还能找到他的另一个脚印。…详情 ▷
宣化冈位于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是我国的伊斯兰教哲合忍耶学派最大拱北和宗教活动中心。主要建筑由苏菲道堂、宗教领袖墓地和相关防卫设施组成,是一处伊斯兰建筑文化和汉族传统建筑文化兼收并蓄,具有多重功能且至今仍在使用的园林式宗教建筑群。宣化冈是历史上哲合忍耶回族教众反清起义失败后的复兴发展中心,见证了近代中国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研究中国近代史、民族关系史和伊斯兰教史的重要实物。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围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米。…详情 ▷
宣化岗拱化位于张家川县城西北1里许的北山查湾村,是中国伊斯兰教“哲赫忍耶”学派北山门宦的纪念地。宣化岗内埋有“哲赫忍耶”门宦四位教主的遗骨,且又是哲派第七辈教主马元章及其三弟马元超复兴教门的根据地。宣化岗拱北是全国“哲赫忍耶”教众敬仰的中心地。宣化岗倚山就势而建,规模宏伟可观。其建筑精工细琢,宽敞明洁,分客人、眷属住地以及讲经传教的庭室和教主的坟冢拱北。…详情 ▷
沈遐熙革命纪念馆位于张家川镇人民东路8号民族博物馆4楼,建筑面积748.3平方米,使用面积675平方米,是一座以收藏、宣传、教育、陈列红色革命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纪念馆。展览分为“陇原曙光”“出生入死”“星火燎原”“迎接解放”“情满故乡”“阿阳遗韵”六部分,全方位展示了以沈遐熙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张家川领导回汉人民进行抗日救亡和争取人民解放的英勇奋斗历程和突出历史贡献,真实而全面地展示了张家川独具特色的红色革命历史画卷。沈遐熙,回族,1921年3月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南京。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沈遐熙被党组织派到中共西北工委工作。194年正月,按党组织指示,沈遐熙在曲子县三岔镇开展回民教育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他创办曲子县第一所回民小学,并任校长。5月,三岔镇清真寺阿訇马德魁(张家川籍)对沈遐熙的工作赞赏有嘉,遂请其担任清真寺“乡佬”(寺管人员)。1941年12月,沈遐熙受中共陇东分区特委的委派,来张家川开展工作。在张家川,他坚持“钻进去,扎住脚,往上爬,展开来”的工作方针,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同时秘密发展共…详情 ▷
老庵寺坐落于恭门镇付川村东北的卧龙山半山坡上,原名卧龙寺,俗称上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佛教寺院。这座千年古刹历经了三兴三废至今香火不熄。据史料记载,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因秦州等地地震,山崩地陷,老庵寺殿宇倾塌,僧人四散。至正十六年(1356)重建。清德宗光绪七年(1881),清水县弓门(今张川恭门)一带连降大雨,山洪暴发,冲毁老庵寺庙宇,僧人逃亡。德宗光绪十年(1884)再次重建。至民国时期老庵寺规模初具,被列为清水县“八景”之一,获“卧龙山色天下秀”之誉。1958年和“文革”中,宗教活动受限,僧人还俗。1979年后又一次重建,经主持释静咸和信教居士二十多年的修建和维护,终于使千年古刹重放异彩。重建后的老庵寺共占地3亩。主要由一门、五院、八殿、三洞、七塔组成,整个建筑按照卧龙山的自然地形,错落有致地建造在拾阶而上的几阶平台之上,其殿宇楼亭布局合理,大小佛塔错落有致,建筑风格蕴含了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传统,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品位。老庵寺,不仅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较大的佛教寺院,而且是一处情景交融的人文自然景观,近年来,山上新植各种树木数万…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