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什伦布寺的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是西藏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也是全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寺院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经历代班禅修缮、扩建,形成了如今气势磅礴的建筑群。扎什伦布寺为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即一世根敦珠巴主持创建的,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以后经过历代班禅的修缮、扩建寺院规模不断扩大,今占地约2万平方米,周垣长约2米。步人寺院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最大的建筑物就是措钦大殿。措钦大殿门外是由回廊围成的院落,是寺院的讲经场。过去班禅大师经常在这里向全寺僧人讲经布道,也是们进行宗教答辩的场地。大殿前部是大经堂,经堂的中央是班禅的宝座,经堂后面的三间佛殿,释迦牟尼殿居中,西侧是弥勒殿,东侧为度母殿。释迦殿内供5米多高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据说像体内有释迦舍利,还有宗咯巴的头发以及根敦珠巴的经师西绕森格的头盖骨。度母殿藏语称卓玛康,供2米高的白度母铜像,两旁还有泥塑的绿度母像。“度母”是济世度难的观世音化身,为藏传佛教所崇拜。弥勒殿,藏语是“强巴康”,建于明顺五年(1461年),所供弥勤佛像高11米,由藏尼…详情 ▷
位于日喀则西南13公里处的萨迦县城里,是萨迦派第一座寺院,由萨迦的创始人昆·贡却杰布于公元173年创建。萨迦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寺中艺术珍品浩瀚,文物价值又极高,因此被人们称为“第二个敦煌”。萨迦寺分南北两寺,以仲曲河为界,北寺修在北岸苯波山前,始建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79年),北寺规模宏大,为一片重叠逶迤的建筑群,在“文革”中遭到毁灭性破坏。现在只有萨迦南寺尚存。星罗棋布的村舍沿山脚向平原展开,直至与县城连接起来。那些别致的房屋有秩序地排列着,古朴的街巷也很有规矩,这种形制独特的村舍在西藏可并不多见。萨迦南寺坐落在日喀则地区萨迦县仲曲河南岸的平原上,始建于1268年,面积为147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有两圈城墙,城墙上有垛口,为了利于防守,除修有坚固的寺墙外,还修建了四个城堡和四个角楼,远远望去,对称、壮观。外面还有护城河,城门为“工”字形,整个平面图是大“回”字套着小“回”字,颇有一点战争防御的味道。城墙的颜色除了紫红色以外,还间有黑、白两色,这是萨迦教派的重要标志。紫红色象征文殊菩萨,黑色象征金刚神,白色象征观…详情 ▷
白居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江孜县境内。十五世纪初始建,是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噶当派、格鲁派3大教派共存的一座寺庙。白居寺是汉语名称,藏语简称“班廓德庆”,意为“吉祥乐寺”,位于江孜县城东北隅,拉萨南约23千米处,距日喀则东约1多千米,海拔39米。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历时1年竣工。白居寺有两大特色: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特色之二是菩提塔,又名“十万佛塔”,它是白居寺的标志。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这座佛塔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人称“塔中有塔”。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万个,因而得名十万佛塔。白居寺,意为“吉祥轮胜乐大寺”,通常简称为“吉祥轮寺”,汉文“白居寺”即成一藏语简称的音译,创建于15世纪中叶前半期(1418~1436年),英文名为。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精美完整的建筑和特殊的宗教价值,以及寺塔内保存相当完好、难以数计的精美壁画和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建立的,因…详情 ▷
珠峰大本营位于绒布寺南方,由一群帐篷旅馆围成,中间树立一面国旗和一面珠峰保护区旗帜。珠峰大本营主要是提供游客住宿,有卫生间和帐篷邮局,此帐篷邮局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邮局。8226观赏拍摄珠峰的最好位置之一,也是在中国攀登珠峰的必经之地。珠峰大本营,是为了保护珠峰核心区而设立的一片保护地带,海拔52米。是观赏拍摄珠峰的最好位置之一,也是登山队从中国这一侧攀登珠峰时的大本营。每年的46月是登山季,是珠峰大本营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最能拍摄到珠峰旗云的时候。珠峰大本营交通不便,汽车只能开到绒布寺旁边的帐篷营地,游人通常包车从日喀则市区或拉萨前往,来回大约需要4天。部分游客会在帐篷营地留宿,价格不贵,但硬件条件比较艰苦。大本营有武警值守,旁边有一块立碑,上面刻着“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海拔52”字样,游客多在此合影。此外,还可以在帐篷邮政所买明信片盖邮戳,5元一个,其中有28年奥运圣火登珠峰的邮戳,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里处于边境地带,出发前需提前办理边防证,部分地段路况较差。用时参考…详情 ▷
萨迦古城,萨迦派的修行圣地。这个曾经一度影响了吐蕃历史的佛教修行地,现今这里,只是西藏的一个偏远的县城,在城区,依旧有着未修缮的泥土路,那往日的万寺来朝,萨迦法王端坐在那金碧辉煌的高台,如蓝天中的浮云,早已随着时光散落在滚滚红尘里。萨迦派是最早的新译密咒派,它的创立正是阿底峡入藏噶当派的兴盛时期。而萨迦派其中一种是血统传承,萨迦五祖就是高贵血统的吐蕃贵族昆氏家族。在元朝时期,随着八思巴任忽必烈的国师而走向辉煌,开始成为为西藏政教方面的代表。萨迦高级佛学院在21年建成的,萨迦古城作为萨迦派的主寺,是整个花教的主心骨所在,而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这里的僧人不仅需要去学习佛法,还要区学习传统的藏民族文化,包括词藻修辞、声明学、藏医学等。初级学院学制三年,中级佛学院学制也是三年,而萨迦高级的佛学院是学制六年,主要学习佛教十八部经律中显宗方面的六部经律学。而僧人需要学习更高的佛法知识,就得向寺里级别更高的格西,堪布级别的大师请教进行指点。萨迦藏语意为“灰白土”。据历史资料显示,早在1961年,这座被誉为“我国第二敦煌”的藏传佛教萨迦…详情 ▷
珠穆朗玛峰,藏语意为“圣母”,海拔8848米,为世界第一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边界上、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正南方。峰顶终年积雪,一派圣洁景象。珠峰地区拥有4座8米以上、38座7米以上的山峰,被誉为地球第三级。珠峰山脚下建有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同时,绒布寺也是观看珠穆朗玛峰的最佳位置,两者直线距离25公里。珠穆朗玛峰是典型的断块上升山峰。在其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基底和上覆沉积岩系间为冲掩断层带,早古生代地层即顺此带自北往南推覆于元古代地层上。峰体上部为奥陶纪早期或寒武一奥陶纪的钙质岩系(峰顶为灰色结晶石灰岩),下部为寒武纪的泥质岩系(如千枚岩、夹片岩等),并有花岗岩体、混合岩脉的侵入。岩层倾向北北东,倾角平缓。始新世中期结束海侵以来,珠穆朗玛峰不断急剧上升,上新世晚期至今约上升了3米。由于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以每年5.8厘米的速度互相挤压,致使整个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珠穆朗玛峰每年也增高约1.27厘米。珠穆朗玛峰山谷冰川发育,山峰周围辐射状展布有许多条规模巨大的山谷冰川,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有18条,末端海拔3…详情 ▷
帕巴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吉隆镇东部,海拔285米。建于公元637年左右。与松赞干布联姻的尼泊尔赤尊公主进西藏时随身带有三尊释迦牟尼佛像,其中的瓦帝桑布之尊被安放在吉隆镇,并为它建造了帕巴寺。帕巴寺整体形状为一楼阁式石木结构建筑,塔身方形,塔中心有楼梯可盘旋至顶。从下至上共有四层,层层出檐,逐层收分,每层檐角上套有黄铜制成的火焰套饰;底层为佛殿,是寺庙的主体部分,由门廓及主殿两部分组成。外环绕以外环廓,内有暗回廓相绕,供信徒转经之用。寺外墙壁和门廓南壁分别绘有三世佛、大成就者、护法神、观音像等早期壁画。帕巴寺的建筑风格独特,系楼阁式石木塔。高四层。塔中有梯可盘旋至顶。层层出檐,逐层收分,每层均设有壶门、小窗,建有挑檐、檩枋、椽子、飞头、瓦垄等。塔之四角的一、二层檐角套有火焰形铜套饰,三、四层上为黄铜翘檐伸出,顶部有铜刹顶,以圆光、仰月、宝盖、宝珠连接,屋面用红铜盖顶。在三、四层的四周壶门上绘有小佛像。底层为佛殿,由门廊及主殿两部分组成,其外环绕内、外回廊,供信徒转经之用。门廊面积4柱,门楣两端有圆雕木狮子一对,左右有密室相通。佛殿平面呈正方形,进深3间面阔3间…详情 ▷
强钦寺全名强钦却德寺,座落在仁布县城强钦村宗山脚下,座北朝南,依山而建,右傍县政府,左临门曲河,占地9余亩。该寺是在1367年由宗喀巴六菩萨弟子迅努杰乔在仁蚌第巴的资助下修建的。相传当时有九层高的慈氏神殿,有间阔三十六根柱子的经堂和规模较大的上下神殿以及净厨、围廊等,僧侣总数近五百人。原属萨迦派,五世时改为格鲁派,是该寺鼎盛时期。据史料记载,寺内供俸着由萨迦贡嘎扎西建造的一尊高13米的铜底镀金弥勒佛像,此佛腹中镶嵌着金、银、玉、珍珠等宝物。系西藏三尊弥勒佛像中最精致、最闻名、最高大的,被称之为今生来世积善积德之至高无尚的圣尊。还敬着忽必烈赐予八思巴的一尊由果谢喀檀香木制成的印度果恰王六本尊大悲佛(现名菩萨),相传其高与一箭射程长度相当。随着历史的变革,该寺在和平解放后文革时期遭到的砸抢,面目全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和国家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指引下,国家先后投巨资进行修缮,基本已恢复了原有的面貌。如今,该寺经过多次爱国主义教育和整顿,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开展合法法事活动,成为县内外信教群众朝佛的圣地。…详情 ▷
彭措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拉孜县彭措林乡,海拔41米。彭措林寺于公元1615年由多罗那他主持修建。原信奉觉朗派,到五世执政时期,该寺属13座寺庙换教寺之一,故信奉格鲁派。寺院曾有35个殿堂和一个诵经大殿,33名僧人,并在寺庙的山顶处修建了94间9层高的达耶拉塔卧室。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老壁画和镀金铜佛像,如生威金刚、十轮金刚、胜乐金刚等164件。每年12月27日,该寺举行跳神节,1月8日举行朝拜度母仪式。寺院坐西朝东,分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主体建筑由殿、拉康顿珠、外经院、宗政府遗址、僧舍等组成。殿是平措林寺的中心,建筑面积17平方米,共有36根柱子,共三层,为土石木结构,殿内墙面上布满释迦牟尼本生传壁画。附属建筑是平措林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土布坚拉康、吉杰拉康、罗汉堂、布达拉拉康、巴日拉康、卓玛拉康、拉康、扎西拉康以及部分僧舍组成的。平措林寺的壁画主要分布在殿底层的前廊、经堂、依怙殿二层的廊壁及三层的俄门佛殿,内容为四大天王、十五尊地方神、八大龙王、王子、王妃、大臣、侍从等,这些壁画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详情 ▷
帕拉原是不丹一个部落的酋长,因不丹内乱迁到西藏,并取得西藏地方政府官衔。随着帕拉家族权势的增大,帕拉庄园的规模日益扩展。194年,英侵略军焚毁了原在江孜附近江嘎村的帕拉庄园。抗英战争结束后,帕拉庄园迁到班久伦布村,历经数十年其家族势力不断扩大。帕拉庄园主旺久当过林布寺小,还俗后主持庄园的日常事务。他整顿庄园经济,扩充庄园规模,加强对农奴的统治,到西藏民主改革前,帕拉拥有小庄园22个,占有土地86多克(面积丈量单位)、牧场6个、总牲畜1425余头(只),占有朗生(农奴)244余人。1959年,帕拉旺久参与叛乱并外逃,其庄园理应全部没收,当时的江孜分工委考虑到帕拉庄园系西藏十二大庄园之一,具有特殊意义,对其进行了妥善的保护。随后,县委、县府对其进行了多次维修。帕拉庄园是如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旧西藏贵族庄园。帕拉庄园现存房屋57间,主体建筑为3层楼房,设有经堂、会客厅、卧室,还有玩麻将的专用大厅。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经堂陈设考究,经书、佛龛保存完好;卧室之中,金银玉器琳琅满目;还有帕拉贵族当年遗留下来的名贵食品、餐具、进口酒、进口白醋、珍贵裘皮服饰,极尽奢华之能事,清晰地再…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