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河南省景点>周口市景点>第6页

周口旅游景点-P6

周口市景点导航
4A景区(3个)
3A景区(11个)
红色景区(4个)
爱国教育(3个)
文化景点(92个)
文物景点(95个)
湿地公园(3个)
2A景区(14个)

杨湖冢遗址杨湖冢遗址位于县城东北临蔡乡杨庄户村西约5米处,狼牙沟北岸,是一座周代文化遗址。197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积1余平方米,高出地面半米左右,文化层深近1米。出土文物有周代陶鬲、陶罐等。信息来源:淮阳政务网…详情 ▷

石牛台遗址石牛台遗址位于城东12公里葛店乡石牛台村。据勘查,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6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州府志》载:“昔有人发此得石牛因名。”魏肇峙《淮阳古冢考略》说:“石牛台乃唐程鲁公韩夫人之墓,有志石可证,台北里许程庄其后裔也。”信息来源:淮阳政务…详情 ▷

鲁台遗址鲁台遗址位于城东南31公里鲁台集。据勘查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6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春秋时鲁人秋胡,仕于陈居此,每思家常登台以望鲁,故称望鲁台、秋胡台。《乐府解题》说,“鲁”有秋胡,纳妻五日而官于“陈”,五年后乃归。未至家,路见一采桑女,美,下…详情 ▷

赵腰庄遗址赵腰庄遗址位于县城南刘振屯乡赵腰庄村内。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119万平方米,文化层深3米至5米,出土文物有龙山文化时期的折沿敛口罐、平底碗等陶片。遗址基本与地平面一致,地平面以下半米即为文化层。上部有汉代墓葬,征集有汉代日光铜镜、灰陶罐等。19…详情 ▷

岔河遗址岔河遗址位于县城东北黄集乡岔河村内,西临黑河。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地表1米以下为龙山文化遗址,面积约2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约1米。出土文物有平底罐、浅盘豆、侈口碗等。遗址上部为东汉墓群。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淮阳政务网…详情 ▷

青谷堆遗址青谷堆遗址位于县城东北黄集乡狄杨庄北,南临老黑河。197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高出地面3米。四周陡立,原有面积66平方米,现存18平方米。系灰土堆积而成,文化层一般深2米至5米,内涵丰富。从雨水冲刷的断面看,发现有红烧土房基。出土有石箭头、骨锥…详情 ▷

磨旗店遗址磨旗店遗址位于县城东南大连乡磨旗店村北,南距新蔡河5公里。当地群众又叫“黄巢寨”。《新唐书·赵犨传》载: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黄巢、秦宗权合兵数十万,挖长壕五周百道,围陈三百日,据传说古代两军会师前均以“磨旗”为号表联络。从该村名称及当地流传的…详情 ▷

三里堂遗址三里堂遗址位于县城东北临蔡乡三里堂村北,黑河西岸,是大汶口、龙山时期文化遗址。文化层厚3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内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横篮纹陶罐和素面陶杯,龙山文化时期的篮纹罐、石凿等,从遗址的断崖可见到红烧土房基。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详情 ▷

蒋台遗址蒋台遗址位于县城东北临蔡乡曹楼村南5米处,是一处大汶口、龙山时期文化遗址,197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由灰土堆积而成,高6米,面积2444平方米。已发现大量的陶、石、骨器,能辨出器形的有大汶口文化时期鸭嘴型鼎足、陶钵,以及龙山文化时期的钵型鼎、深…详情 ▷

范丹寺遗址范丹寺位于县城东南刘振屯乡前耿楼村东7米处。经考证,寺下是一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196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一处台地,方形,高出地面2米。四周地势平坦,面积36平方米,文化层厚一般为3米至5米。出土的器物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陶鼎、陶碗、陶…详情 ▷

文物保护

双冢遗址位于县城东南王店乡双冢村北侧,北距平粮台古城址15公里,东临蔡河,是一处含有龙山、二里头、商文化遗址,196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两冢一高2米,一高16米,面积约574平方米,系夯土筑成。冢下为范围较广的古文化遗址,面积约528万平方米,平均文化层…详情 ▷

宛丘古城遗址位于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的大连乡大朱庄西南隅,占地面积一百余亩,高二丈,俗称平粮台、平粮冢、贮粮台,1988年2月13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护最完好的46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古城遗址。它发掘于1979年,消息…详情 ▷

八步桥八步桥位于县城东北隅八步桥村,八步两座桥,今桥尚存。八步桥一侧的三大士寺院,香火连绵不绝,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善男信女们更是纷至沓来。信息来源:淮阳政务网…详情 ▷

回龙禅寺始建于明正统年间,原名回龙观,明朝时期已初具规模。明代进士王天经曾有诗文为证:“河边古寺名高丘,巍峨张气遮头牛,东至重景回龙观,固震西南凤凰头。”民国年间遭到严重破坏,至文革时期毁损怠尽。1995年9月恢复佛事活动。1997年秋经僧人居士等人集资建天王殿一…详情 ▷

嵩宁寺原名寺,位于城南3公里处豆门乡张集村,是除西藏外国内唯一一所密宗门派佛家寺院,始建于隋唐年间,距今已一千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是嵩宁寺发展的鼎盛时期,占地2余亩,殿堂楼阁2余间,僧众5余人。乾隆皇帝进香寺曾御笔亲书“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匾额。民国年间战争四起,…详情 ▷

遇佛寺,位于黄集乡胡王村小李庄东侧,距县城15公里(临蔡镇东北3公里处)。遇佛寺始建于公元638年,由唐太宗李世民下旨修建。该寺也因李世民蒙观世音菩萨搭救转败为胜感恩报恩御笔亲题寺名而誉满中原。一千多年来,遇佛寺一直是豫东佛教重地,香火旺盛,香客云集,来自四面八方…详情 ▷

莲果寺位于县城北25里的陈楼村,是村子里看上去惟一让人感觉有些古意的建筑,也是村里规模最大的建筑。村民们说,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这里都会唱大戏,来唱戏的和看戏的都是周围48个村庄的村民。而莲果寺的占地面积也正好是48亩——莲果寺好像和48这个数字有着某种特殊的渊源。…详情 ▷

端敏袁公祠位于城内大同街路北(今县址)。是清同治皇帝诏为漕运总督袁甲三建。面积66平方米,大门上原有“端敏袁公祠”匾额,门两旁有高大石狮。院内西墙嵌有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石刻37方。东侧院堂屋3间,房前凿有方塘,约33平方米,塘中以太湖石垒筑假山,塘南有耸翠亭。建…详情 ▷

汲黯卧治阁位于县城招待所院内,是为纪念汉代淮阳太守汲黯而建。《史记·汲郑列传》载:“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上曰: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即辞行……黯居郡如故,淮阳政清……七岁而卒”。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正直的名臣,就在此…详情 ▷

司城贞子阁位于城外东南隅三官庙村,1988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阁址原为三元宫,是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创建。清乾隆十年(1745年)将大殿改为陈胡公祠,以司城贞子配享,建司城贞子阁。现存二层楼房3间,青砖素瓦。《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遂…详情 ▷

1996年,扶沟县书法协会副主席县政协委员李仰勤先生退休后,在家乡吕潭镇将军故居旁创建了“吉鸿昌碑林”初由李仰勤自筹资金二万元投入筹建,购置碑坯,向全国书画名家和著名人士征集碑文书画作品,刻碑二百多通其举动得到县文联大力支持,在《泛区文艺》上给以报道并印发征集碑林…详情 ▷

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优秀共产党员吉鸿昌,字恒立,名世五,1895年9月18日生于吕潭乡吕潭古镇。1934年11月24日被蒋介石杀害于北平,牺牲时39岁英年被害,斗志未酬,给党、国家、人民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吉鸿昌将军一生坚持抗日救国兴办家乡教育,留下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详情 ▷

刘庄遗址,俗称牛王堌堆。位于太康县城东南张集乡2公里的刘庄村南3米处。2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庄遗址是一斜坡形土堌堆,最高处约6米,面积1平方米。刘庄遗址内涵龙山文化、商周文化。龙山文化陶片以泥质灰陶居多,夹砂灰陶次之,泥质红陶极少。纹饰以方…详情 ▷

槐寺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南22公里的符草楼乡槐寺村内。2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槐寺遗址是一处高地,南北长152米,东西宽146米,面积约222平方米。遗址东部文化层厚15米,中部和西部文化层厚达9米以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对槐寺…详情 ▷

商高宗武丁陵位于河南省西华县城东北15公里的田口乡陵西村,系商代中兴帝王武丁之陵寝,距今约32年。武丁又称商高宗,系商代22任国王。他治国有方,是商代鼎盛时期很有作为君主,堪称一代明君。相传武丁早年生活民间,知稼穑艰难,即位后志向远大,思兴复殷。后启用贤人傅说、甘…详情 ▷

龙泉寺位于县城北1公里聂堆镇思都岗村,西距女娲城5米之遥,最早建于汉代,后由明、清重修。因寺前原有古潭,泉水终年不涸,故名“龙泉寺”。寺院占地2亩,现有大殿面阔五间,虽经后期局部修缮,仍不失古代建筑风貌。殿内供奉释加牟尼佛与十八罗汉,殿廊木柱古雕石墩尤具较高艺术价…详情 ▷

昆山女娲宫位于县城北郊贾鲁河畔的山子头村,这里古称“昆山”。史书载有“女娲居昆山”。相传人祖女娲、伏羲在此“绕烟为媒,滚磨成婚”,先民为敬奉女娲而建女娲宫,后废。现今的昆山女娲宫系1996年民间捐资在汉代古城遗址上所建。女娲宫占地3亩,有女娲宫主殿和伏羲殿、玉皇殿…详情 ▷

隐山位于鹿邑县城东5公里的太清官太极殿西北隅。《光绪鹿邑县志》载:“有隐山,相传陈抟炼丹处。”在注释中又载:“《许志》(清《乾隆鹿邑县志》)云,(隐山)高数丈,广袤六七亩,巍峨起伏,望之常有云气。”隐山文化遗址,全名是隐山龙山文化遗址,又因该遗址位于老子出生地太清…详情 ▷

该碑为矩形,高6米,宽96米,青石刻成。碑文楷书18行,满行12字,是元朝中央政府为保护太清宫颁布的旨令。旨令颁于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四月二十七日。此碑现在保存完好,嵌于太清宫太极殿前右侧槛墙内。(附碑文)圣旨碑长生天气里(下空六字)皇帝圣旨据亳州张真人奏…详情 ▷

先天太后之赞碑,是太清宫景区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通古碑刻,因系宋真宗“御书御制并篆额”,故亦称其为三御碑。和前宫的宋碑一样,它也是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拜谒太清宫时留下来的,但是和前宫宋碑不同的是,这个石碑由真宗皇帝亲自撰文、亲自书丹、亲自题写碑名。该碑形体高大,…详情 ▷

周口市景点共241个/9页,当前第【6】页
周口市相关内容
周口市地名介绍
周口市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