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物保护单位-P47
赞皇李氏墓群又名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西高村南的岗坡地。河北省赞皇县西高村南的岗坡地发现了一处有9座古墓组成古墓群,目前已发掘4座,另外5座还在发掘清理中。根据出土的墓志和文物,专家初步推断该墓群为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据考古专家介绍,该墓群规…详情 ▷
瑜伽山摩崖造像平山县县城西4公里南冶村西的瑜伽山上,现存摩崖造像三处,一处在香炉谷,一处在寺嘴,处在岭西的菩萨洞,大小佛像74尊。香炉谷中的弥勒阁始建于唐末、金代重修,内依石崖雕善跏坐佛一尊,高8米,敷搭双肩袈裟,右摆吊搭于左肩上,衣纹流畅挺拔,面部圆润丰颐,姿态…详情 ▷
封龙山(元氏县与鹿泉市交界处)石窟现存两处一处在封龙山西麓的西石堂院一处在封龙山东麓的东石堂院东石堂院窟内造像己毁。西石堂院有窟三个自西向东依次为一、二、三号。一号窟即三世佛窟主龛坐佛为释迦牟尼佛右龛坐佛为未来佛弥勒佛左龛坐佛为过去佛阿弥陀佛。窟内除三尊主佛外四壁…详情 ▷
正丰矿工业建筑群井陉矿区正丰矿工业建筑群是石家庄乃至河北十分珍贵的近代民族工业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史一部活的教科书。正丰矿是我国最早兴建的近代煤矿之一,1912年北洋政府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吸收阎锡山等十余人集资,成立正丰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段祺瑞指派其…详情 ▷
西张村西周遗址当地俗称“霸王岗”。遗址东西长35米,南北宽31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在进行科学调查、钻探前,此处经常发现铜箭镞、铜带钩等遗物,尤其是1978年和1982年发现的两座墓葬(1号墓、2号墓)出土了刻铭青铜器、玉器、车马器等重要遗物。1978年通过对遗址…详情 ▷
开化寺位于元氏县城内西南隅。原有寺内建筑大多已毁圯,现仅存砖塔一座。民国二十年编修的《元氏县志》记载:“是塔建于元魏时代,寺旧有塔二,故号曰双塔,明成化年间修葺。唐时称为开化寺,现仍之,剩下塔之一座”。开化寺塔为密檐式实心砖塔,建在用砖垒砌的约7平方米的台基上。塔…详情 ▷
位于井陉县西南、娘子关东约3公里处有“簸箕城”之称。位于井陉县西南、娘子关东约3公里处。东、南、西三面临绵河,北依土山,有“簸箕城”之称。唐代设天长镇,北宋熙宁八年(175年)移井陉县治于此。明初,据载县城周三里二十步,高三文五。明嘉靖九年(153年)南城被河水冲…详情 ▷
时代:东汉至北朝甄氏墓群,位于无极县县城西125公里处史村西南。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甄氏墓群为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河北一带的名门望族——甄氏家族之墓地。1957年地面存土坟丘26个,历经平整造田,今存6个。1957年,农民取土…详情 ▷
宋子县,战国时越邑,形成于公元前77年。《史记·燕召公世家》燕王喜四年,栗腹伐赵,王自将仿军随军至宋子。公元前228年被秦占领,始为宋子县。《剌客传》“秦灭燕,高渐离匿作于宋子,”即此。西汉初,刘邦封许瘈为宋子侯,宋子县升为候国;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废国…详情 ▷
台西遗址位于河北省蒿城市岗上镇台西村东北。遗址以3个高大的“台疙瘩”(南台、西台、北台)为中心。“南台”在台西村东约2米处,现已铲平无存。“西台”和“北台”现存文化层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北台”在“南台”北边约4米处,东西长约1米,南北宽约6米,高6~7米。两端…详情 ▷
万寿寺塔林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东林山西麓。万寿寺塔林占地约6667平方米,原有万寿寺高僧墓塔23座,现存2群13座。其中2号墓塔为唐天寿太子(法号圆泽)墓塔,故又称唐太子墓塔群。太子墓塔塔身通高65米,底周8米,八角形,塔身正面有拱券门,其余各面有方形方格直棂盲…详情 ▷
位于河北省赵县县城内,刻于北宋大观二年(118年)。该碑青石质,首身一体,碑身高大,刻工精致,通高514米,宽138米,厚38米。椭圆形碑首。碑额雕七龙蟠顶,左右各三龙,龙头向下并列于碑侧,龙身向上翻卷、缠绕、穿插;另有一龙头部出额阴正中,两前腿环抱两侧的龙腿,两…详情 ▷
井陉窑遗址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北部和井陉矿区,是一处分布面广、烧造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窑址群。它历经隋、唐、五代、宋、金直至元、明、清共约13多年的历史时期。井陉窑是在我国陶瓷文化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河北省四大窑之一,2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考古工作…详情 ▷
中山古城遗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滹沱河北岸。中山古城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兴建的都城遗址。中山国是中国春秋末年由鲜虞人建立的一个小国,战国初年逐渐强盛起来,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和燕、韩、宋等国同时称王,凡三十年,自武公始立至赵、燕、齐三国灭中山国,历时…详情 ▷
毗卢寺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宋、元、明各朝均曾重修。原来规模较大,建筑较多,现仅存释迦殿(前殿)和毗卢殿(后殿)。毗卢殿中央佛台上供奉的是佛教的本尊主佛毗卢遮那(印度语,意为光明普照),故该寺称为毗卢寺。毗卢殿的壁画画风,承袭了我国古代壁画的传统画法,技法娴熟,线条…详情 ▷
梁氏宗祠,亦称梁家祠堂,是正定县梁氏家族供奉先祖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祠堂始建于明代,位于正定城内燕1大街东侧,28年1月2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梁氏一族自明洪武初年由梁聚从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迁居真定(今正定)北圣板村,至梁梦龙六世而大…详情 ▷
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诏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详情 ▷
天宁寺凌霄塔,在正定隆兴寺之西大众街北侧原天宁寺内,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故俗称木塔。据清光绪《正定县志》记载,天宁寺和凌霄塔同时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874中)。当时寺院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详情 ▷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旧址俗称“小灰楼”,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与兴凯路交叉口路,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小灰楼”因用水泥砌成,表面呈灰色而得名。全国解放前,小灰楼曾经历过三个历史阶段。日伪华北建设总署石门河渠工程处;1945年日军投降后做过1先遣军司令部;19…详情 ▷
东垣古城遗址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东、西古城村。1956年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经25年初步勘探,古城址为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2米,南北宽15米,面积约3平方公里。城墙墙基宽约2米,四周城墙均有遗存。地表暴露有大量陶片以及砖瓦残件。曾出土大量的燕赵刀币和西汉半两陶范。…详情 ▷
福庆寺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南苍岩山风景名胜区内,东邻銮驾山,西连朱会岭,南接天台山,北与銮台坡隔寺沟河相望。福庆寺原名兴善寺,相传为观音菩萨古老道场。据寺中现存最早的宋乾兴元年(122年)《井陉县大化乡新修苍岩山福庆寺碑铭井序》碑文所记,福庆寺原创建于何人何代,在北宋…详情 ▷
出天长镇往东南方向,是一座不大的山,山脚下一条山路弯弯曲曲地穿山而过。这样一条普通的、坑坑洼洼的山路竟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这就是在井陉境内的著名的秦皇古驿道。与知名的东天门一带的古驿道相比,这段古道看不到当年的车辙,只留下一条清晰的雨水冲刷的痕迹。吴同庭说,这条山…详情 ▷
在天长镇政府门前竖有一块标志“井陉窑东关遗址”,在古城的中心地带同样有一块“井陉窑城关遗址”的标志。这就是河北第四大瓷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陉瓷窑遗址。井陉瓷窑分布在包括古城部分在内的两平方公里范围内,距今已有14多年的历史,属隋唐宋金元不同时期瓷窑址群。…详情 ▷
天护陀罗尼经幢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的石家庄市,是一座唐代(公元618~97年)的佛教经幢。天护陀罗尼经幢为青石质,残高5米,直径约64公分,雕刻建造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幢身下施覆莲座、须弥座及方形石础。幢身呈八边形,施宝盖二重,上承须弥山,再上为重层仰莲…详情 ▷
正定城始建于北周,初为石筑。唐宝应元年(762年)因滹沱河溢水灌城,城日以圮,进行拓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扩建为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二只,上宽二丈的土城。隆庆五年(1571年)真定知县顾授始将土城改为砖城,后任知县周应中申动府库银六万余两,征用真定府辖各…详情 ▷
正定县文庙,尚存照壁、泮桥(已埋地下)、前殿、东庑、西庑和大成殿。据清版本《正定县志》卷十一《学校》记,正定公文庙,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从此志所刊“学宫图”和志文记载可知,正定县文庙座北向南,中轴线南端为一照壁,向北依次为根星门、伴池、城门、大成殿、崇量…详情 ▷
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俗称“风动碑”,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城解放街西侧,唐永泰二年(766年)刻立。该碑通高6米、宽25米、厚48米。碑额上刻有“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十二个大字。碑文刻有楷书29行,总计1398字,现存17字。内容是颂扬当时成都军节度使李宝…详情 ▷
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诏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详情 ▷
临济寺澄灵塔坐落于正定县城生民街东侧临济寺内,俗称青塔、衣钵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澄灵塔高37米,密檐式实心塔。塔下为宽广的八角形石砌台基,台基之上设须弥座,其束腰部分雕饰极其富丽的奇花异鸟图案,其上为仿木构砖雕斗拱、平座、栏杆;再上即砖制三层仰莲以承托塔…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