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文物保护单位
张壁古堡位于介休市城区东南1公里龙凤乡张壁村,背靠绵山,面对绿野,海拔14米,周圆13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整座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从堡北向下俯视,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向下延伸。堡南则有三条向外通道,堡西为窑湾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堡东居高临下,有沟…详情 ▷
云峰寺云峰寺(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介休市绵山抱腹岩云峰寺又名抱腹岩,落于绵山腹地,原称抱腹寺,唐贞观(627649年)间敕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清朝年间屡有修葺。现存古建筑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五龙殿、明王殿、马鸣殿、罗汉堂、眼光菩萨殿及僧房、…详情 ▷
郭有道墓郭有道墓(第一批省保)时代:后汉地址:介休市城区东门外郭泰,字林宗,人称有道先生,山西介休人,东汉末太学生首领,位居“八顾”(指能以德行引导人的八个名士)之首。因看到东汉王朝将灭,不应征召。归乡执教,弟子达数千人。不慕高爵,乐与士人为伍,被世人视为楷模。建…详情 ▷
袄神楼山西四大名楼(万荣的秋风楼、万荣的飞云楼、永济的鹳雀楼和介休的袄神楼)之一。在《屠龙记》中,张无忌所在的“明教”,其前身就是古波斯的“祆教”,而介休的袄神楼即是国内仅存的一座祆教建筑。祆神楼外观重檐四层,内则为两层。该楼下层空阔,上层用平座加栏杆,屋顶为十字…详情 ▷
时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介休市北关街道东大街275号介休城隍庙位于介休市北关街道东大街275号。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创建年代不详,据庙碑记载,明弘治八年(1495年)、隆庆六年(1572年)及清代均有重修。占地面积3415平方米。城隍庙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戏台…详情 ▷
时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晋中市介体市绵山云峰寺位于介休市东南25千米绵山镇绵山抱腹岩。据碑载,云峰寺又称灵官仙窟、大云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占地3932平方米。坐北朝南,建筑分上、下两层布局,并以石梯栈道相连,上层寺…详情 ▷
太和岩牌楼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城东北2公里北辛武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造。因它通身包砌精美华丽的琉璃饰件,而被当地人称之为“琉璃牌坊”。太和岩牌楼,原是该村真武庙前的门前坊,其坐北向南,占地277平方米。据传,该牌楼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北辛武村…详情 ▷
介休五岳庙介休五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介休市城内东大街草市巷创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是一处建筑宏伟的道教古建筑群。庙坐北朝南,总面积为2158平方米。现存建筑有临街影壁、八字影壁、山门、戏楼、钟鼓楼、正殿、献殿、东西配殿、后寝殿等。正殿面阔五间…详情 ▷
洪山窑址洪山窑址(第六批国保)时代:宋至清地址:介休市城东洪山镇洪山、磨沟村一带古代瓷窑。在山西介休洪山镇,故名。也叫“介休窑”。创烧于宋初,历金、元、明、清数代,烧瓷历史达千年之久,为北方瓷窑所少见。宋代烧瓷品种较丰富,除白釉瓷外,还有黑釉和白釉釉下褐彩瓷等。装…详情 ▷
源神庙时代明、清地址介休市洪山镇洪山村狐歧山麓介休源神庙位于介休市洪山镇洪山村东南狐歧山麓,因源泉而建,故名。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北宋、元两次重建,明、清屡有重修,1989年亦进行过维修。庙宇坐东南朝西北,二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623平方米。现存建筑沿…详情 ▷
回銮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介休市绵山镇兴地村据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碑记:原为空王灵溪寺,建于唐中年间(881885年),唐太宗欲登山礼佛至此回銮,唐僖宗时(873——887年)改名为回銮寺。五代末,毁于兵火,宋初重建,北宋末又毁。金天会十一年(…详情 ▷
介休后土庙(第五批国保)时代:明、清地址:介休市庙底街后土庙始建年代无考,据明正德十四年重建碑记载: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皆重修之。可见后土庙之创建当早于北魏,历经各代重修,现存规模为明正德年间扩建。三清观系元至大二年(公元1…详情 ▷
祆神楼(第四批国保)时代:清地址:介休市顺城关正街东隅是原祆神庙的组成部分,楼因庙而得名,是一座门楼、乐楼与过街楼相接合的楼阁式建筑。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庙毁,万历年间改建为三结义庙,清顺治十七年(166年)至康熙七年(1668年)又对结义庙进行重建。乾隆五…详情 ▷